内江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4-10-05 内江市统计局
指标
 
2013年
 
比2012年±%
 
鲜、冷藏肉(万吨)
 
10.64
 
14.9
 
布(万米)
 
7687.60
 
127.5
 
饮料酒(万吨)
 
38.79
 
62.0
 
配、混合饲料(万吨)
 
79.56
 
6.0
 
发电量(亿千瓦时)
 
50.45
 
28.1
 
水泥(万吨)
 
637.20
 
-14.4
 
成品钢材(万吨)
 
457.70
 
21.4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3.6点,比上年下降14.8个点。总资产贡献率为23.8%,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0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0.2%;产品销售收入1709.51亿元,增长19.4%;利润总额100.04亿元,增长27.7%;利税总额189.06亿元,增长18.4%。
 
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19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3.92亿元,增长1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44.86万平方米,增长12.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7.52万平方米,增长2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93亿元,增长25.1%。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806个。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3亿元,增长33.5%;第二产业投资213.59亿元,增长17.5%,其中工业投资213.06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347.22亿元,增长30.0%,第三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3%。
 
全年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57.01亿元,增长40.2%;非国有投资318.93亿元,增长15.1%。非国有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55.4%。
 
全市到位域外资金548.25亿元,同口径增长35.5%,其中国内省际间到位资金437.49亿元,增长35.0%;工业生产性项目到位资金384.64亿元,下降1.1%,占到位域外资金比重为70.2%。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全年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3.65亿元。建成通乡、通村公路共计1150公里,其中水泥路1087公里,油路63公里。建成1个乡镇客运站,完成4个农村客运码头的建设,完成农村渡改桥7座,完成公路安保工程国省道158.4公里,整治公路危病桥434延米/7座。年末全市公路管养里程达9880公里(不含242公里高速公路),其中,等级公路6267公里。
 
全年客运量1.2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8.6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7.6%和14.6%;货运量0.67亿吨,货物周转量65.8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3.6%和14.9%。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7.61亿元,增长15.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45万户,下降6.1%;移动电话用户236.30万户,增长8.3%;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5.4部,比上年增加4.2部。
 
六、贸易、外经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2亿元,增长14.5%。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202.56亿元和113.57亿元,分别增长14.9%和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52.71亿元,增长13.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3.41亿元,增长18.0%。按经营单位规模来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0.15亿元,增长21.7%;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5.97亿元,增长10.2%。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63亿美元,增长15.7%,其中,出口3.15亿美元,进口0.48亿美元。全市获权企业252户,其中:新批获权企业26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980万美元。
 
全年接待游客1788.61万人次,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110.29亿元,增长28.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地域内财政总收入14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75亿元,同比增长22.1%。财政总支出227.60亿元,增长23.2%。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58.93亿元,增长11.9%。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7.12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全年各种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4.69亿元,增长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5亿元,增长18.0%;寿险保费收入17.35亿元,增长3.7%。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8.18亿元,增长48.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完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6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0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专利申请741件,专利授权412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外援科技智力队伍的作用,全年企业与外智人才成功对接项目新增20个。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131所,在校学生58.83万人,教职工3.57万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了2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30所,改扩建了11所城区城郊和县镇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照农村初中学生1250元/生.年,小学1000元/生.年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寄宿贫困生生活费,惠及学生35.2万余人。资助普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705人,资助高校贫困生1941人;免除37992名中职学生学费,为16639名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461人;为47199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开工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56套,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7231平方米。全市本科硬上线7997人,上线率达41.94%,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