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4000510
1.37
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598588
4.25
城乡(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401922
0.88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
161358
7.26
参加城镇基本失业保险
410538
5.90
参加工伤保险
431364
5.74
其中:参保农民工
159899
-6.60
参加生育保险
404135
10.29
城乡居民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10.99亿元,累计受益355.81万人次。年末全市各险种征收社会保险基金53.17亿元,增长9.1%,其中五大险种征收35.09亿元,增长12.0%。年末领取失业保险人数为2323人,下降13.3%。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32045户,共71603人,其中城镇3512户,7180人;农村28533户,64423人。
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495张,收养人员3420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0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04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4.49亿元,筹集福利资金1.27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03亿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671起,比上年上升36.1%,死亡84人,上升27.3%,受伤196人,下降6.2%,直接经济损失5073.57万元,上升125.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6起,下降13.5%,造成死亡56人,上升5.7%,受伤187人,下降5.6%,直接财产损失126.34万元,上升0.9%;火灾事故491起,上升70.5%,死亡6人,受伤5人,上升150%,经济损失1825万元,上升30.3%;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14起,上升7.7%,死亡22人,上升69.2%,受伤4人,下降55.6%,经济损失3122.23万元,上升327.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4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09。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常住人口402.2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43万人,出生率12.34‰;死亡人口2.34万人,死亡率5.32‰;自然增长人口3.0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02‰。
全年水资源总量136.20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1854.6毫米,比上年提高1.8%。全年总用水量19.16亿立方米,下降1.9%,其中生活用水2.61亿立方米,增长13%;工业用水3.26亿立方米,下降18.5%;农业用水13.29亿立方米,增长0.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85.6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31%。全社会用电量142.50亿千瓦时,增长8.8%,其中工业用电量108.18亿千瓦时,增长11.3%。
全年我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四项指标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8微克/立方米、38微克/立方米、85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和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2.2毫克/立方米和164微克/立方米,按新标准评价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0.4%。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环境,河流各断面均达到各功能区水质要求,达标率100%;全市11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达标率100%;星湖水质达到Ⅳ类水环境功能标准;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
全市平均灰霾天气日数72.5天,比上年减少17天;全年日照时数1578.4小时,比正常年份减少58.7小时。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3%。园林绿地面积222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0平方米。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有林地造林面积12190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7919公顷,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3492公顷。全市义务植树完成660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1%。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133公顷。
说明:
1、本公报中201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08-2012年数据为年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中心区包括端州区、鼎湖区、高新区、四会市和高要市;山区县包括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和怀集县。
4、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限额以上批发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及个体户;限额以上零售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及个体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企业及个体户。
5、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及化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包括核燃料加工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
6、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7、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