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

2014-10-04 广东省统计局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6933起,死亡6287人,受伤28682人,直接经济损失59705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11862起、死亡2319人、受伤5407人、经济损失48387.7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7%、0.8%、13.6%和13.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11。
 
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424起,下降1.1%;死亡5647人,受伤28435人,同比分别下降1.2%和2.3%,直接经济损失8016.9万元,同比上升1.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53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5223起、受伤5247人,同比分别下降10.0%、13.5%,死亡1806人、经济损失2551.4万元,同比分别上升1.1%、3.5%。
 
年末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3.85个,增长15.6%。注册志愿者人数687.83万人,增长8.2%。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26.89小时,同比下降20.0%。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常住人口106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3.73万人,出生率10.71‰;死亡人口49.80万人,死亡率4.69‰;自然增长人口63.93万人,自然增长率6.02‰。
 
表182013年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人口数(万人)
 
比重(%)
 
常住人口
 
10644
 
100
 
其中:城镇
 
7212.37
 
67.76
 
乡村
 
3431.63
 
32.24
 
其中:男性
 
5548.72
 
52.13
 
女性
 
5095.28
 
47.87
 
其中:0-14岁
 
1558.28
 
14.64
 
15-64岁
 
8216.10
 
77.19
 
65岁及以上
 
869.62
 
8.17
 
全年水资源总量25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4.5%。平均降水量2245毫米,比上年增长13.4%。年末全省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69亿立方米,增长11.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665.1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0%。全社会用电量4830.13亿千瓦时,增长4.6%。其中,工业用电量3206.62亿千瓦时,增长5.5%。
 
全省省级水质监控断面中,I-II类水质的断面比例54.0%,与上年持平;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24.2%,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10.5%,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2.4%,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8.9%。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66.7%,比上年降低7.5个百分点;达到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12.3%;达到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7.7%;达到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3.0%;处于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10.3%。
 
全省平均灰霾天气日数43天,比上年减少1天;全年日照时数1715.1小时,比正常年份偏少40.1小时。全年珠三角以外地区(12个地级市)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均达到二级标准;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市)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各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均达到二级标准,5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值超过二级标准,5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二级标准。建成污水处理厂415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200.2万吨,增长5.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5%左右,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0平方米,增加0.05平方米。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151.10千公顷,洪涝和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95亿元。海洋发生赤潮6次,累计面积167平方公里。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502起,造成死亡人数34人,直接经济损失1.97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91平方公里,其中,封禁治理面积249.01平方公里。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有林地造林面积228542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50220公顷。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40251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5274公顷。全省义务植树完成10324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58.2%。全省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面积32.5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8个,面积9.99万公顷;地质遗迹保护区9个,面积4.45万公顷。
 
注:1.本公报中201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07-2012年数据为年报数。
 
2.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从2012年起,“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珠三角地区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东翼指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四个市。西翼指阳江、湛江和茂名三个市。山区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五个市。
 
5.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及化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包括核燃料加工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