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4-10-03 郑州市统计局
 
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财产险收入79.7亿元,增长26%;寿险收入124.6亿元,增长2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7.8亿元,增长37.4%。全年赔付额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6.3亿元,增长16.7%;寿险赔付额20.3亿元,增长61.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4.9亿元,增长23.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254项,比上年下降14.8%;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00项,下降37.8%;市级项目1054项,下降8.3%。全年完成重大科技成果447项,增长44.2%;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5项,增长92.3%;应用技术成果386项,增长37.9%;软科学成果36项,增长111.8%。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0259件,增长24.6%;授权量10372件,增长14.4%。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083份,下降7.6%;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90.9亿元,增长39.6%。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比上年增长16.7%;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87个,增长1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5项。
 
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招生7013人,比上年增长3.9%;在校研究生19274人,增长3.6%;毕业6178人,增长5.7%。全市普通本专科学校56所,招生24.3万人,比上年增长9.4%;在校学生74.8万人,增长7.1%;毕业19.8万人,增长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34所,招生9.4万人,下降10.4%;在校学生24.1万人,下降13%;毕业9.7万人,下降1.7%。普通高中103所,招生6万人,增长1.3%;在校学生17.1万人,增长0.6%;毕业5.5万人,下降3.4%。普通初中268所,招生10.2万人,比上年增长2.1%;在校学生29万人,增长2.4%;毕业8.7万人,增长0.9%。普通小学980所,招生13.7万人,比上年增长6.4%;在校学生70.5万人,增长4.8%;毕业9.9万人,增长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33.3万人,比上年增长7.4%。全市共有专任教师13.7万人,比上年增长2.5%;其中高等学校4万人,增长4%;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1万人,下降6.1%;普通中学3.2万人,增长3%;普通小学3.5万人,增长0.7%;幼儿园2万人,增长13.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博物馆18个,综合档案馆14个,艺术表演团体17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72.6万户。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个。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26个,比上年增长5.7%。其中医院、卫生院317个,增长13.6%;拥有床位65863张,增长10.4%;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9043张,增长6.9%。卫生技术人员71793人,增长9.8%;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5864人,增长10.6%;注册护士33676人,增长12.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6个,卫生技术人员1085人;妇幼卫生机构14个,卫生技术人员3648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3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7个。乡镇卫生院101个,卫生技术人员4529人,床位4924张。
 
全市新增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8条,新增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80条。销售体育彩票14.4亿元,增长14.4%。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382.7平方公里(含上街区26.6平方公里)。市区全年新铺设城市自来水供水管道54.3公里,新铺设城市排水管道173.2公里,新扩建城市道路73.7公里,面积271.6万平方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0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3%,其中工业用电量342.3亿千瓦时,增长2.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2.9亿千瓦时,增长15.8%。供水总量达3.5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09.4万立方米。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90.1%。
 
全年新开公交线路22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873辆,年末实有公交车5745辆,比上年增长3.6%;城市公交客运量达10.3亿人次,增长5.1%。
 
全年新增绿地面积666.1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公园达到68个,公园面积2082公顷,公厕963座。
 
全市建成无燃煤区67个,比上年增长13.6%;面积71平方公里,增长23.3%。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52个,达标区面积260.2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4个,污染源治理投资6.5亿元;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1个,增长37.5%。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天数为127天。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82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0.9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7%。
 
全年共发生伤亡事故1240起,比上年下降20.3%;造成死亡91人,下降55.2%;事故直接财产损失3193万元,下降4.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人口919.1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其中女性人口445.3万人,增长1.5%;男性人口473.8万人,增长2%。城镇人口616.5万人,增长3%;乡村人口302.6万人,下降0.6%。全市全年出生人口9万人,增长3.4%;人口出生率9.91‰。死亡人口3.9万人,增长1.8%;死亡率4.31‰。全年净增人口5.1万人,增长4.7%;人口自然增长率5.6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5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8%;人均消费性支出18672元,比上年增长12.4%,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09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42元,比上年增长14.2%,实际增长11.9%。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6平方米。
 
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7亿元,增长30.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万人,下降9.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1万人,下降0.6%。全市参加失业保险133.1万人,比上年增长1.4%;年领取失业保险金者16624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3.4万人,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职工234.1万人,增长18.6%;离退休人员29.3万人,增长7.3%。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总人数为159万人,比上年增长7.2%;其中职工129.6万人,增长8.0%;离退休人员29.4万人,增长3.8%。接受城乡医疗救助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1.1%;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3710.9万元,增长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