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3-27 昭通市统计局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1332”发展思路,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科学研判,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制定出台了多年少有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了多年少有的高频次跟踪推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积极应对了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市经济增长严重滞缓等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有力地防止了经济运行大起大落,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经济稳步增长、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初步测算,2014年,昭通市生产总值(GDP)达670.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13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326.08亿元,增长3.5%,其中:工业增加值239.82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206.13亿元,增长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2496元,增长4.4%。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0.61:48.64:30.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06%、35.79%、45.1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1、1.9、2.4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5.34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GDP的比重为44.1%。
 
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为101.6%,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2.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6.8%。全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8.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97.3%,生活资料价格指数10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101.6%。
 
二、农业
 
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14.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101.41亿元,增长7%,林业产值7.09亿元,增长12%,畜牧业产值101.12亿元,增长4.9%,在农林牧渔服务业中的比重达47.2%。渔业产值1.26亿元,增长41.5%,农业服务业产值3.32亿元,增长4.7%。
 
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20.69万吨,比上年增长3.2%,实现了自2006年以来的“九连增”。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89万吨,增长5.8%;烤烟产量4.64万吨,下降8.5%;蔬菜产量127.32万吨,增长4.5%;水果产量33.4万吨,增长12.3%。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544.6万头,增长9%;牛存栏65.25万头,增长3.5%;羊出栏45.87万只,增长4.9%;家禽出栏1169.1万只,增长10.1%;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3.96万吨,增长9.6%。
 
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绥江罗汉坪、彝良双河、盐津三龙滩、威信桂香沟4座重点水源工程顺利完工,建成以“爱心水窖”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3.8万件,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3亿元,解决32.5万农村人口和0.84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农业庄园加快建设,雨润集团镇雄生猪屠宰项目即将投产,涉农企业增至230家,完成销售收入62.5亿元,增长17%。80个最贫困民族村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加大就业创业帮扶支持力度,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142.28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44万户。整合实施11类扶贫项目,帮助2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5.06万千瓦特,增长5.9%。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93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5%,重工业增加值下降3%,轻重工业的比为34.5:65.5。
 
重点行业。全市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65.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1%。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外,其余五大行业均保持增长。烟草制品业54.46亿元,增长1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55亿元,下降76.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23亿元,增长8.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52亿元,下降4.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15亿元,增长1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33亿元,增长1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82.38亿元,增长55%。
 
主要产品产量。全年原煤产量578.71万吨,下降75.7%;卷烟61.87万箱,增长2.6%;水泥产量600.59万吨,增长3.9%;发电量541.69亿千瓦小时,增长81.3%。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6.23亿元,增长2.9%,实现利税总额118.76亿元,增长33.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1%,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本地建筑企业77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4.64万平方米,下降17.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0.37万平方米,下降15.6%;签订合同额43.35亿元,下降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规模固定资产投资550.48亿元,增长0.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8.8亿元,增长60.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66.35亿元,下降41.9%;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61.3亿元,增长40.8%。全市重大工程项目投资进展顺利,溪洛度电站完成投资25.96亿元,下降77.9%;向家坝电站完成投资18.17亿元,下降75.6%;昭麻公路完成投资48.21亿元,增长60.7%。
 
民间投资。全年民间投资202.69亿元,比上年下降0.6%。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5.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32.36万平方米,增长10.7%;商品房销售面积89.76万平方米,下降16.1%。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35亿元,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61亿元,增长7.7%;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74亿元,增长14.3%;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84.08亿元,增长9.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71.22亿元,增长12.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8.09亿元,增长9.5%;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7.79亿元,增长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