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全市儿童11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9.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7.7%。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51.46/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44.60/10万。
2014年,先后承办了全国红牛杯城市羽毛球赛、全国残疾人射击锦标赛、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全国射击锦标赛(女子手枪)、第23届中华杯B组合(50岁以上)足球赛等五项全国比赛。成功承办省十五运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总数第二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展示了我市大型体育赛事组织承办能力,扩大了对外影响力。
全年共实施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66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1个,社区健身器材配送工程107个,全民健身示范带(区)工程2个,雪炭工程1个(扶风县)。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5.3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66‰,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长率3.55‰。
全市创业就业培训4.19万人次,建成创业基地98个,创业孵化基地13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年农民工总数为86.3万人,比上年下降1.1%。其中,外出农民工47.12万人,下降1.5%;本地农民工39.18万人,下降0.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60元,比上年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106元,增长11.0%。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21元,增长12.5%。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56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
全年累计发行社会保障卡185.2万张。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5.22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2.6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2.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6.9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5.31万人。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54.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7.61万人。全市新农合参合居民272.82万人,平均参合率99.84%。新农合住院补助45.68万人次,补助金额9.32亿元。
年末社会福利院3个,光荣院3个,共有福利床位1549张,收养各类优抚、“三无”对象1201人,床位利用率77.5%。儿童福利机构2个,床位435张,收养孤儿802人,其中集中供养334人,床位利用率76.8%。救助站11个,救助8513人次,其中儿童救助399人次。婚姻登记机构9个,登记结婚33301对,离婚5090对。殡葬管理、服务机构10个。全市社区指导、服务中心17个,社区服务站161个,登记管理社团、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990个。
全市共有城市居民53767人、农村居民166074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贴。7737名农村五保户得到政府救济,其中集中供养3260人。建立实施临时救助,共有12152户得到帮助。优抚对象享受抚恤总人数26317人,其中定期抚恤837人,定期补助23063人,伤残补助2417人。
实施“三无户”安全住房工程。全市全年完成总投资7150万元,解决了1300户“三无户”的住房问题,整合扶贫资金1.16亿元,89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全市实施移民搬迁2123户8520人。全年实现了12.6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年末贫困人口42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道路长度51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5.91平方米,路灯6.04万盏。市区公交车辆914台,公交线路45条,线路总长度600公里,年公交客运量2.25亿人次,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4标台。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87.6%;城镇居民用气总户数36万户,燃气普及率98.59%;城市供水管网总长度791公里,建成区绿地率37.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7平方米。
2014年,宝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成为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荣获“2014中国最干净城市”称号,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上榜的城市。
十二、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242天,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66.3%,位居关中各市第一。PM10浓度均值122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均值71微克/立方米,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1.0%、1.5%、0.96%和7.74%。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0%,污水处理率95.9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平均气温8.8~14.3℃,各县区较常年偏高0.5~1.7℃。年极端最低气温:川塬区-10.3~-7.0℃,山区-16.2~-11.4℃。年极端最高气温:川塬区39.0~41.1℃,山区31.8~38.7℃。全年总降水量517.9~719.8mm,扶风、岐山、眉县、麟游偏多1~4成,凤翔、陇县、凤县偏少1~2成,其余县区接近常年。总日照时数为1592~2162小时,各县区均接近多年平均值。
全年用水量7.682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6%,其中,生活用水量1.6433亿立方米,增加7.4%;工业用水0.9326亿立方米,增加4.9%;农业用水5.1068亿立方米,增加3.7%。
全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36.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7.35万亩,封山育林12.6万亩,飞播造林6.5万亩。1392万亩森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管护。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39.1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8048.45万元。全市森林覆盖率53.78%。
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542.4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96.81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4万亩。
年末全市境内共有矿产地202处,发现各类矿种资源45种,其中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26种,矿区96处,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列全市前三位的矿种有:水泥用灰岩、磷、煤。全市共有各类采矿企业328户,共设置探矿权81个,全年勘察投入1.48亿元,勘察登记总面积2508.5平方公里。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25起,占省安委会下达我市全年控制指标(1277起)的95.9%;各类事故死亡171人;生产经营性事故死亡80人,比上年下降11.1%;发生较大事故2起,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