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3-27 汕尾市统计局
 
七、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5.77亿吨公里,增长15.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2.39亿人公里,增长15.0%。全年完成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641万吨,增长1.6%。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470公里,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9312辆,其中,私人汽车49023辆;民用轿车保有量30507辆,其中,私人轿车27329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76亿元,增长16.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含快递)2.21亿元,增长31.3%;电信业务总量28.56亿元,增长15.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0.89万户,增长0.1%。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5.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0%。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37.2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6.34亿元,分别增长13.7%和10.6%。各项贷款余额269.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3.2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04.63亿元,分别增长0.5%和24.7%。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6481万元,增长28.1%。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64325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2156万元,分别增长33.8%和18.1%。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5474万元,增长56.0%。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25311万元,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20163万元,分别增长150.2%和5.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各级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招生14.85万人,比上年下降4.65%,在校学生52.13万人,下降5.06%。其中,学前招生4.26万人,在园儿童5.8万人;小学招生3.79万人,在校学生24.04万人;普通中学招生6.79万人,在校学生22.2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875人,在校学生4540人,毕业生131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6%。
 
年末全市共有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专利申请量595件,授权量4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1件,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16件;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个,其中1个获国家立项,1个获省立项。汕尾高新技术开发区获省认定。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03%。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3.7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0.0万户。《汕尾日报》全年出版报纸540万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31.5万册(件)。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8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2个,医院、卫生院床位6755张,增长5.6%。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12人,增长0.7%;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4716人,注册护士2370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乡镇卫生院47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800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832人。
 
全市体育运动员在国内各类比赛中获奖牌11枚。其中,在省级各类比赛获金牌5枚、银牌4牌、铜牌2枚。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1元,同比增长9.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38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5元,增长9.9%。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50.4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4%;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7.4万人,增长30.3%;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300.57万人,增长2.6%;参加失业保险16.6万人,增长3.7%;参加工伤保险18.59万人,增长16.2%;参加生育保险14.97万人,增长15.1%。
 
全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6.03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2.06亿元,分别增长15.8%和21.64%。
 
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598张,收养人员2160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92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33385.63万元,筹集福利资金3457.78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3万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609起,比上年上升13.4%;死亡138人,下降8.6%,受伤776人,上升4.6%;直接经济损失177.24万元,下降48.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01起,上升13.2%;造成死亡132人,下降5.7%,受伤776人,上升4.6%。
 
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83,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4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8.48。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0.66万人,年末户籍人口359.09万人。
 
全市水资源总量83.6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8.8%;平均降水量2861.9毫米,增长37.8%。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65亿立方米,增长25.0%;全市总用水量10.81亿立方米,下降1.6%。
 
单位GDP能耗下降1.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92%。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3.80亿千瓦时,增长16.1%。其中工业用电量18.67亿千瓦时,增长14.4%。
 
全年平均灰霾天气日数17.3天,与上年持平;全年日照时数1783.2小时,比正常年份减少134.4小时。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7天。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25.5万吨,实际全年处理水量达到4820万吨,增长5.7%;污水处理率52.66%,比上年增加10.07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65公顷;市区绿地面积647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0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3.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中201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08-2013年数据为年报数。
 
2、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2014年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