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全市年末总人口69.3万人,常住人口72.4万人,出生率12.3‰,死亡率6.25‰,自然增长率为6.05‰。城镇化率达到56.4%。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4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9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56.52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3亿元,增长6.0%。人均生产总值66777元,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为4.6:74.2:21.2。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256430人,比上年增长5.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03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18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1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50人,增长1.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5%;烟酒及日用品类上涨0.5%;衣着类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6.0%;交通和通讯类与去年同期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居住类下降0.1%。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60.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41亿元,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26.97亿元,增长6.4%,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8.87亿元,增长2.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0.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8.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2.0%。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1218公顷,比上年减少1.8%,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9600公顷,增长0.1%;棉花种植面积153公顷,增长8.5%;油料种植面积1081公顷,减少10.7%;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6820公顷,减少21.6%。
全年粮食产量218476吨,比上年减少1.4%;棉花产量137吨,增长2.2%;油料产量1505吨,减少25.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1325吨,减少19.7%。
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2694吨,增长4.4%;禽蛋产量29000吨,减少1.2%;牛奶产量34026吨,增长6.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13659千瓦,比上年增长0.9%;农用拖拉机21523台,增长1.3%;农用运输车31264辆,下降0.1%;农用化肥施用量24368吨,增长1.5%;农村用电量21462万千瓦时,增长1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7.01亿元,增长12.5%。其中,轻工业增长19.7%,重工业增长11.2%,轻、重工业比例为12.3:87.7。产品销售率97.4%。
规模以上工业32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6.58亿元,增长11.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0.38亿元,增长5.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1.38亿元,增长38.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8.65亿元,下降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91亿元,增长34.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9.13亿元,增长24.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14.39亿元,下降10.3%;金属制品业12.38亿元,增长18.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0.62亿元,下降10.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46亿元,增长0.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商品混凝土177.1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2.3%;盐酸8.17万吨,增长20.9%;烧碱36.79万吨,下降1.4%;锻件29.36万吨,下降9.0%;生铁365.24万吨,增长1.8%;粗钢355.23万吨,增长1.4%;钢材357.09万吨,增长0.7%;电解铅91.64万吨,下降5.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78.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利润总额72.15亿元,下降5.0%。分所有制看,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12亿元,下降3.5%,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利润52.03亿元,下降5.6%。分行业看,利润总额超亿元的行业有:汽车制造业17.10亿元,增长5.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0.19亿元,下降13.7%;其他制造业7.22亿元,下降1.1%;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7.11亿元,增长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35亿元,下降0.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3.68亿元,增长15.0%;专用设备制造业3.51亿元,下降14.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23亿元,下降17.0%;石油化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32亿元,增长6.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60亿元,下降17.5%;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33亿元,增长27.9%;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25亿元,增长10.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23亿元,增长6.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06亿元,下降64.0%;仪器仪表制造业1.06亿元,下降0.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12.50亿元,增长1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23亿元,增长72.4%;第二产业投资216.04亿元,下降1.6%;第三产业投资180.23亿元,增长54.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3.9:52.4:4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58亿元,比上年下降19.9%。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8.73亿元,下降12.9%;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4.63亿元,下降31.8%。
全年项目投资38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55个,占全市在建项目总数的48.7%。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21.27亿元,增长24.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77.9%。全市基础设施投资62.9亿元,比上年下降7.3%,基础设施投资占全市投资的15.2%。
五、国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