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4-24 德阳市统计局
 
证券。年末全市证券交易机构开户总数达到24.9万户,比上年增长4.6%;全年交易额1995.1亿元,增长67.3%。
 
八、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市学校拥有777所,专任教师2.9万人,在校学生49.9万人。已建成“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5所,“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7所。“两基”乡镇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100%。全面完成“爱心助学”工程任务,全市共有9.4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减免费用3.7亿元。
 
成人教育。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45.1万人;参加自学考试8.9万人次。
 
科技创新。全年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1项,获科技进步奖17项。省认定高技术企业104户。全年共申请专利26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34件;专利授权1737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174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0项,成交金额4.3亿元。全市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省级技术中心38个,市级技术中心88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全市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58.7万册(件)。全市拥有文化馆7个,文化站119个,博物馆10个,艺术表演团体23个,电影院11个。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有线电视入户率63.9%。
 
卫生。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74个。其中:医院74个、卫生院12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25826人,其中,医生7988人,注册护士(师)7317人。卫生机构床位1911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8359张。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49.2万人,全年新农合医疗支出9.1亿元。
 
体育事业。全市共建全民健身路径253条,全民健身工程208个。年末公共体育场馆34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7亿元。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支。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98元,比上年增加2297元,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18517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260元,比上年增加1166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49元,增长18.7%。
 
就业和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3.7万人,再就业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
 
社会保险。全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岗职工人数达到6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2.2万人,增加0.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65.1万人,增加1.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2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
 
社会救助。2014年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1.2万人,其中,城镇10.0万人,农村11.2万人。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10个,床位1498张;敬老院117所,床位1.6万张。全市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1万人。
 
十一、环境与安全生产
 
生态资源。年末全市森林面积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0.3%。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8万公顷。
 
节能降耗。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3%。
 
环境保护。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年削减COD1725吨,氨氮192吨,二氧化硫272吨,氮氧化物1407吨;淘汰燃煤小锅炉50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6万辆,核发新注册车辆环保标志3.9万个,核发率100%。实施沱江流域“德阳成都控制单元”水污染综合整治重点项目45个,对全市16家工业企业和12户畜禽养殖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8家涉重企业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及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等污染治理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罗江县、旌阳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区),广汉市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绵竹市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评估;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专家验收;全市建成45个省级(国家)生态乡镇、27个省级生态村、627个市级生态村以及3所国家级绿色学校、9所省级绿色学校、88所市级绿色学校、1个国家级环保科普基地、1个省级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个省级绿色社区、40个市级绿色社区。8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按月监测达标率为5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84.9%,城市区域噪声昼间等效声级50.4分贝,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年均浓度下降1.1%,城市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优良且保持稳定,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安全生产。全年(不包括火灾事故)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98起,死亡129人,受伤492人,直接经济损失1735.4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8.0%、27.1%、19.1%和33.0%;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9人;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37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98人。全年火灾事故1427件,比上年下降17.0%,死亡1人。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三次产业划分调整的有关规定,本公报对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统计数进行了调整,将第一、二产业中相关行业调至第三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