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绵阳调查队
2015年3月18日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基调,全面深化改革,抢抓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城突破发展的独特机遇,沉着应对需求不足、转型升级压力大等各种挑战,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05.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522.0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60.8%和3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4:51.4:32.2调整为16.0:51.0:33.0。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924.7亿元,增长10.2%,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8.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8%、食品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居住上涨0.2%、衣着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0.4%、烟酒下降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5.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8%。
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年末全市工业化率达到43.0%,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6.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科技城。按照“一核三区多园”新口径,全年科技城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10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70.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9.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5亿元,同比增长13.8%。
二、农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4.0%;林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2.4%;牧业增加值82.9亿元,增长3.8%;渔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4.4%。
农产品产量。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0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9万公顷,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量215.9万吨,减产0.2%。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65.7万吨,减产1.2%;小春粮食产量50.3万吨,增产3.2%。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7.3万吨,减产0.7%;小麦产量41.4万吨,增产1.9%;油料作物产量35.0万吨,增产3.5%;蔬菜产量202.6万吨,增产0.9%。
畜牧水产业。全年生猪出栏387.1万头,比上年增长1.9%。肉类总产量41.8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12.1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2.5万吨,下降0.8%;水产品产量10.0万吨,下降5.3%。
林业。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4%。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4亿元,完成造林面积2463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8万公顷。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21247吨,其中:核桃21118吨、油桐籽92吨、棕片35吨、生漆2吨。
农田水利。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3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6.0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2.1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80.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2.2%,集体企业增长13.1%,股份制企业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4%,私营企业增长10.3%。
“2+4”重点产业。“2+4”重点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其中:冶金机械产业增长12.3%、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2.2%、材料产业增长11.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1.5%、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1.2%、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7.2%。
县市区情况。安县增长13.0%、江油增长12.7%、涪城辖区增长12.6%、游仙辖区增长12.6%、盐亭增长11.5%、三台增长10.1%、梓潼增长9.8%、北川增长9.3%、平武增长9.1%。
重点工业产品。全市重点监测的133种工业产品中,有81种工业产品增长,增长面为60.9%,比上年扩大4.5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合成氨增长52.1%、蓄电池增长33.7%、空调增长23.6%、粗钢增长8.1%、水泥增长10.3%;手机下降59.4%、发动机下降12.3%、饮料酒下降11.2%、钢材下降10.8%、彩色电视机下降7.1%。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9.3%;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91.5亿元,增长1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63.5亿元,增长4.0%;集体企业3.9亿元,增长33.1%;股份制企业1972.9亿元,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6.3亿元,增长9.7%;私营企业479.2亿元,增长15.7%。
建筑业。全市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352个,有工作量的34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4.0亿元,增长27.0%。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324.0亿元,增长26.3%;完成其它产值10.0亿元,增长57.8%。分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9.9亿元,增长12.5%;其他企业完成264.1亿元,增长3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0.4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731.5亿元,增长7.0%;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07.1亿元,增长31.2%;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29.4亿元,下降7.1%;其他完成投资112.4亿元,增长1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0亿元,下降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5.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2.3亿元,增长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