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2%,实现旅游总收入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9%。年末全市拥有3A级旅行社7家,星级酒店9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74亿元,增长11.2%。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8.41亿元,增长1.8%。全年财政支出75.61亿元,增长6.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9.20亿元,比年初增加51.38亿元。其中:个人存款267.60亿元,增加30.8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3.51亿元,比年初增加32.5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47.56亿元,下降0.27亿元;中长期贷款141.28亿元,增加33.28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0.53亿元,增长10.91%。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57亿元,增长24.74%;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7.96亿元,增长7.0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亿元,增长3.19%,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1.37亿元,增长14.99%;人身险公司赔付1.23亿元,下降7.4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4年末,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387人,在校生14800人,毕业生405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691人,在校生3622人,毕业生1894人;普通高中招生5568人,在校生18319人,毕业生6837人;普通中学招生9024人,在校生27329人,毕业生9020人;普通小学招生12557人,在校生67248人,毕业生907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8768人。
全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认定企业16家,新增高新技术备案产品19个;全市组织登记科技成果15项;登记技术合同150项,技术交易额3.65亿元;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12件,比上年增长31%。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年全市开展“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58场。“周周演”及专业艺术院团送戏下乡120余场,送书下乡10000册。“吴都讲坛”开讲38期。博物馆新馆对外正式开放,全年共接待市内外观众约50余万人次。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8万人次,新发展持证读者3500人。
全年全市运动员在省级各项比赛中分别获得金牌22枚,银牌5枚,铜牌6枚。
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92个,其中,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6340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726人,注册护士3279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达5099张,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68张。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0.18万人,常住人口105.88万人,其中:城镇67.32万人,乡村38.5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58%。全年出生人口13524人,出生率为12.78‰;死亡人口5588人,死亡率为5.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4元,比上年增长10.1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3元,比上年增长9.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2元,比上年增长12.23%。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45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7.14万人,离退休人员6.3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9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0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8.6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2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11万人。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9万人。农村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达到2582张。全市落实生活兜底保障6366人,累计发放资金1173.76万元。全年筹资11亿元建设保障房6300套。
十一、节能降耗、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初步核算,预计全年能源消费总量751.7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41%。其中,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638.81万吨标准煤,增长6.22%。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91%。
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61.46万亩,林地面积46.3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22%。
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0%。
全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2.5%。二氧化硫年均浓度0.03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0.041毫克/立方米。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7起,比上年减少5起,下降6.9%。死亡39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398.1万元,比上年上升10.3%。全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5.6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十二、综合改革、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精简至92项,审减率达73%,18类39个审批项目实行零收费。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严格预算管理,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部门公用经费下降15%。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取得突破,13家企业在“新三板”和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6个乡镇、216个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扩大农村“五权”抵押融资,共发放贷款8254万元。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成交额2123万元。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下沉,服务范围扩大到84个城乡社区。
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完成32个美丽乡村规划。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红莲湖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运行,我市被列为全省城乡污水一体化处理试点城市。
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加快推进沿江滨湖新区开放开发。出台扶持新区发展的13条政策,赋予新区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全年八大新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4亿元,实际开发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花湖开发区、梧桐湖新区、红莲湖新区框架格局基本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