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4-07 许昌市统计局
 
工业投资10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采矿业投资8.9亿元,增长-68.8%;制造业投资979.6亿元,增长20.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1.4亿元,增长141.6%。
 
房地产开发投资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住宅投资108.6亿元,增长21.8%。房屋施工面积1402.0万平方米,增长19.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52.5万平方米,增长18.9%。房屋新开工面积380.6万平方米,增长-14.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94.1万平方米,增长-21.5%。房屋竣工面积224.3万平方米,增长-18.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6.9万平方米,增长-15.2%。商品房销售面积301.7万平方米,增长11.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76.9万平方米,增长13.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7.2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1.7亿元,增长13.4%。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3.0亿元,增长13.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5.9亿元,增长11.0%。
 
图5:2010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3%,化妆品类增长41.4%,金银珠宝类增长34.8%,日用品类增长14.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7%,中西药品类增长52.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0.7%,家具类增长33.2%,通讯器材类增长1.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1.2%,汽车类增长7.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2亿美元,增长14.1%。
 
按出口产品分,发制品出口15.3美元,增长14%;机电产品出口1.7亿美元,增长65.6%;鞋类产品出口1.5亿美元,下降24.3%;农产品出口0.89亿美元,增长18.4%;纺织品出口0.4亿美元,下降0.8%。
 
按出口市场分,出口美国7亿美元,增长2.2%;出口非洲7.5亿美元,增长23.3%;出口欧盟1.5亿美元,下降4.8%。
 
按出口企业类型分,民营企业出口17.0亿美元,增长19.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亿美元,下降10.2%;国有企业出口25.9万美元,下降63.9%。
 
全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12.4%。
 
全年全市新增省外资金项目293个,合同利用省外资金839.6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74亿元,同比增长17.1%。
 
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挂牌开检。许昌海关获得批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公路里程9300公里。全年全市客运周转量16.7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90.7亿吨公里。
 
全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1亿元,比上年下降11.3%。电信业务量36.6亿元,增长18.7%。
 
全年全市A级景区21家,其中,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星级饭店19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及分支机构92家,其中,法人社46家。全年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旅游总收入53.3亿元,增长12%。
 
八、金融、证券、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33.3亿元,比年初增加122.7亿元,增长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9.8亿元,比年初增加93.1亿元,增长10.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7.0亿元,增长16.7%,其中短期贷款764.3亿元,比年初增加76.6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370.8亿元,比年初增加90.3亿元,增长32.2%。
 
年末境内上市公司5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全年全市直接融资96.6亿元,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2家企业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年末保险机构累计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12.7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9.4亿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8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2.5亿元。
 
荣获全省“优秀金融生态城市”。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院校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28所,普通高中30所,普通初中209所,小学1008所。高等学校在校生3.4万人;高中在校生7.3万人;初中在校生15.7万人;小学在校生39.7万人。全市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全部达到100%。
 
年末全市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5775件,授权量2028件。
 
年末全市拥有9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中,1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订、修订地方标准2项,组织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16项。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省长质量奖3家,河南省名优产品140个。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3个。综合档案馆7个。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共有2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99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6个;拥有床位1813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7021张;卫生技术人员2179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058人,注册护士786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技术人员600人;妇幼卫生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1040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77个,卫生技术人员3640人,床位3171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80.3万人,参合率达到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