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表42014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市共获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项,争取项目资金1636万元,创历史新高。科技成果鉴定19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16项,市级科技项目验收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972件,同比增长127.6%,授权量达582件,同比增长174.5%,成为全省唯一实现申请量和授权量双翻番目标的设区市。全年新组建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5家“中心”申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全年申报成功2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家省技术创新联盟。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72亿元,增长19.9%;占GDP比重为8.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藏量42.69万册,比上年增加3.62万册;博物馆纪念馆3个,收藏文物11564件,比上年增加230件。全市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77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6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33%。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卫生室)996个,其中医院25个、卫生院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5个。卫生技术人员5470人,比上年增加220人,其中医生2422人,增加69人,注册护士1897人,增加75人。卫生机构床位4970张,比上年增加344张,医院病床使用率达82.97%,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4.3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3.5%和6.9%。
体育事业发展较快。2014年,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00余项,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体育社会指导员1219人。全年新注册运动员91人、确认运动员240人。体育竞技成绩较好,在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比赛中,有两人3次破两项省少年纪录,获得金牌101.5枚、银牌9枚、铜牌22枚、总分排名全省第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91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0元,增长11.5%。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达到15088元和8478元,分别增长9.7%和1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33.4%,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7%,比上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8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7.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8.1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8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全市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7.81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4.2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万人。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85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其中参保城镇职工14.58万人,参保城镇居民19.2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5.78万人,比上年增加3.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2.8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5.53万人。保障房建设扎实有力。全年新开工建设公租房4000套,基本建成251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57户。
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市低保人数为22362人,月人均补助达到278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7450.1万元。全市农村低保人数为32484人,月人均补助达到143元,累计发放资金5570.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3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120元,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60元和480元。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推进。2014年,城市“三无”救助人数达到1398人,资助参加城镇医保人数为3.41万人,资助参加新农合人数为5.67万人,直接医疗救助2.6万人次。全市抚恤、补助优抚对象人数16139人,定期抚恤人数1019人,定期补助人数14083人。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共有福利院3个,福利院床位数达到267张,收养人数为267人。全市有光荣院7个,光荣院床位数达到320张,收养人数为320人。全市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40个,拥有床位2702张,收养人数为2702人。
十二、环境、节能与安全生产
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241公顷,其中国家级10946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3个,野生植物就地保护点9个;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38个,野生植物种源培育基地23个。全市造林面积3054公顷,有林地造林面积1068公顷。城市绿化改造进一步加强。全市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385公顷,比上年增加50公顷;绿地面积1248公顷,比上年增加50公顷。全市拥有公园18个,比上年增加4个;公园面积271公顷,比上年增加21公顷。市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5%,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PM2.5等环境监测体系已建成运营。
节能减排取得成效。2014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3%,万元GDP能耗(2010年可比价)下降4.92%,超额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标任务。其中工业节能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255.08万吨标准煤(按当量值计算),比上年下降0.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了0.5%、1.5%、3%、5%。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14年,全市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0起,同比减少6.3%;死亡18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9起,同比减少3.3%,死亡17人,同比减少5.9%;发生工矿商贸安全事故1起,比去年减少1起,死亡1人,比去年减少1人。全年发生火灾334起,同比上升24.6%;死亡1人,同比上升100%;经济损失206.1万元,同比减少48.0%;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水上交通事故和校园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