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5-05-10 来宾市统计局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01元,名义增长7.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2%。从收入构成上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051元,增长5.7%;人均经营净收入4089元,增长22.6%;人均财产性收入1221元,增长16.1%;人均转移性收入5356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54元,名义增长6.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2%。从分项支出情况看,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964元,增长12.2%;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056元,增长8.6%;人均居住支出1646元,增长9.1%;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2354元,增长10.5%;人均食品支出5883元,增长6.1%;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36元,下降5.7%。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412元,下降2.6%;人均衣着支出1403元,增长3.8%。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7.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5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8%。从收入构成看,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199元,增长14.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5050元,增长7.1%;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为92元和410元,分别增长19.5%和12.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6547元,增长7.7%。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6.0%、人均食品消费增长7.8%;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和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分别增长6.7%、6.0%、11.5%。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8.7%,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14万人,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6万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28万人。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6.83万人、7.04万人、8.29万人和9.04万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96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人数5.29万人(市人社局口径)。
 
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7个,床位数465张,收养人数343人。年末享受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9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1.25万人。全市有社区服务设施51个。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和市政建设
 
全市森林面积68.66万公顷,增长0.8%,森林覆盖率51.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3037万立方米。全年发生森林火灾6起,过火面积223公顷,受灾面积21公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39.9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70吨标准煤,下降10.1%,降幅比上年扩大8.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电力消费67.52亿千瓦时,下降0.9%。
 
全市年平均气温20.8℃,与上年持平。全年平均降雨量1438.7毫米,比上年少146.8毫米。全市6个县(市、区)饮用水源水质全年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8人,比上年少1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11人,比上年少1人;生产安全事故受伤37人,比上年下降30.2%。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人。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分别死亡84人和6人,均与上年持平。
 
全市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9.17亿元,比上年下降25.7%。市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0.2万立方米/日,自来水供水总量2495万吨,增长1.8%,用水人口29.75万人,增长1.5%。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长度185.3公里,增长11.0%;排水管道长度486.7公里,增长10.1%。园林绿地面积1295.78公顷,增长8.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7%,人均绿地面积10.4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注:
 
1.本公报中201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来宾市统计年鉴(2015)》数为准。
 
2.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