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年共申请专利343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91件,增长21.2%;授权专利239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56件,增长25.5%;申请PCT国际专利22件。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累计达3.06亿元。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效显著。全市7个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1个单位获“山东省服务名牌”称号,企业取得产品认证证书334张。通过资质认定实验室79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家。全年制定修定国家标准2项。全市共有法定授权和专项授权计量检定机构13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06万台件。监督抽查产品数目336个。
气象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全市所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建设了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实现了冬季固态降水的自动观测。全市晴雨(雪)预报准确率90.7%,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86.3%,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84.5%。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范化人影作业点68家,组织增雨作业123站次,防雹作业31站次。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惠民工程取得可喜进展,放心食堂工程解决16万中小学生在校就餐问题,经验全省推广。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有力助推教育均衡发展,滨城(含开发区、高新区)、博兴、邹平3县区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奖助学金及助学贷款5.5亿元,资助贫困学生6万余人。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础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1所学校获得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称号,2所学校通过省级评估验收,3所学校列入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滨州市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投入使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成效明显,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滨州职业学院海洋学院挂牌成立。
表52014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各类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35.7万册。报纸出版量1774万份、杂志出版量2.4万册。现有市级广播电台1家,市级电视台1家,县级广播电视台7家。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村村通100%,户户通70%。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完成达标任务。县区两馆和9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三级以上标准,完成89个农村文化大院和118家农家书屋的提升任务。重点发展25个文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04亿元。专业艺术创作屡创佳绩。获省级以上表彰奖项53项,其中现代渔鼓戏《冬枣树下》与歌曲《你的梦我的梦》、《幸福那是必须的》荣获省“精品工程奖”,吕剧《兰桂飘香》获省重点扶持项目。文化惠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开展各门类的群众文化活动261场,为基层群众免费送戏活动3326场,免费放映电影5.94万场。
档案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现有国家综合档案馆8个,其中国家一级档案馆1个、国家二级档案馆5个、国家三级档案馆1个。各级综合档案馆共有建国前开放档案15787卷,建国后开放档案53348卷(件)。开放档案案卷级目录5.77万条,文件级目录28.90万条,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44831卷(件)。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发展。全市各类卫生机构2708个(包括村卫生室1562处),其中医院104个,卫生院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技术人员2.36万人,其中医院1.51万人,卫生院0.39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84万人,注册护士0.94万人。全市共有床位1.97万张,其中医院1.48万张,卫生院0.37万张。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2人,万人拥有床位数51张。新农合参合人数为298.22万人,累计支出参合农民医药费12.07亿元,新农合受益率达到412.4%。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共获得世界冠军4项,获得全国比赛金牌13枚、银牌4枚、铜牌6枚,获得全省比赛金牌124枚、银牌72.5枚、铜牌108.5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37亿元。着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投入1300余万元,1267个行政村建成健身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全民健身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中国黄河三角洲滨州市第十二届体育节。全年共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比赛、活动近1000项次,参与人群达20余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2亿元,其中市城区完成11.2亿元。新增道路面积78.71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41公顷,供热面积23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169.7公里,用水普及率和用气普及率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市城区市本级道路保洁面积917.7万平方米,主路面机械化清扫率100%,洒水率86%。城区东至渤海五路、西至渤海十八路、南至南外环、北至北外环范围内的路灯及亮化设施共计2.28万盏套,线路总长度达到335.5公里,其中道路照明2.02万盏,亮化设施0.26万套,全年好灯率、亮灯率均达到98%以上。
积极推进总量减排。全年共完成减排项目115个。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全面下降,其中PM2.584微克/立方米,下降19微克/立方米,改善18%;蓝天白云天数176天,增加53天,增幅为43%。PM2.5和蓝天白云天数分列全省第8位和第9位。全市8条河流9个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COD均值33.45毫克/升,氨氮1.60毫克/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博兴县、邹平县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0个乡镇获得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命名,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23个。环境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已覆盖104家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15个空气自动站、1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16个河流出入境断面及饮用水源地。严格环境执法,对35家企业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总额达304.45万元,取缔“土小”企业375家。
十二、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386.6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21万,死亡人口2.25万,男女性别比例为10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