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5-10 吉安市统计局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3.57亿元。
 
全年全市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10205万吨,增长13.6%,货运周转量3198231万吨公里,增长8.6%;发送旅客6143万人,增长3.1%,客运周转量399937万人公里,增长2.9%。铁路(吉安站)全年发送旅客358万人,增长16.4%,到达旅客351万人,增长12.1%;货物发送7.5万吨,货物到达390万吨。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22875.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6.16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0.36万辆,其中汽车类保有量达到22.11万辆,私人汽车类保有量17.98万辆。
 
全年全市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3.65亿元,增长2.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为45.8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82.47万户。
 
八、旅游和金融业
 
全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928.6万人次,增长9.6%,实现旅游总收入226.26亿元,增长10.5%。其中:境外游客20.14万人次,增长4.2%,旅游外汇收入6311.98万美元,增长5.1%;国内游客2908.46万人次,增长9.7%;国内旅游总收入222.35亿元,增长10.6%。
 
全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6.11亿元,增长17.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96.34亿元,比年初增加203.6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76.86亿元,比年初增加162.1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414人,在校生19254人,毕业生4759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1050人,在校生35608人。普通中学招生88420人,在校生258490人,毕业生82149人。普通小学招生76356人,在校生431603人,毕业生55780人。幼儿园招生113859人,在校生180570人。
 
全年全市申请专利2264件,比上年增加744件,增长48.9%;授权专利1111件,比上年增加452件,增长68.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3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17个。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1个,电视台1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1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7%。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8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9个,疾控中心14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164人,其中医生7276人。全市拥有病床床位1930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8181张。
 
体育活动全面开展,在省级青少年比赛中达优79人,二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57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8.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6.48万人,出生率为13.30‰;死亡人口3.05万人,死亡率为6.26‰;自然增长率为7.04‰。全市城镇化率为44.65%,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2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97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为53.14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42.76平方米。
 
全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15万人,工业园区定向培训6.05万人,创业培训1.35万人。共有22.21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49.1万城镇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62.56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38.23万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全年全市征缴失业保险7697.5万元,工伤保险9491万元,养老保险185969万元。
 
年末全市拥有各种福利收养单位243个,收养床位20417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97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
 
年末全市拥有14个环境监测站,全市用于当年审批的建设项目环保投资总额2.59亿元。全市设15个赣江吉安段及其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其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设3个断面,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与上年相比,水质达标率无变化;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优良率99.2%;全市酸雨监测设2个点,全年酸雨(PH值≤5.6)频率为51.2%,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下降了16.6%,PH年均值为4.95,与上年相比,PH年均值上升0.45,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全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设50个监测点,道路交通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9.1分贝,声环境质量为较好,与上年相比,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均值下降了0.3分贝;全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设108个监测点,城市区域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6分贝,声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城市区域昼间噪声值上升了0.7分贝。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2、本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3、人口为1%抽样调查数。
 
4、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5、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