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省大型水库蓄水量11亿立方米。
年末全省森林面积28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0%。
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评价,11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范围在216-292天之间。
黄河、海河流域山西段共监测100个断面,达到Ⅲ类以上(包括Ⅰ、Ⅱ、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44.0%,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8.0%,达到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6.0%,有32.0%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标准。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2%;农作物受灾面积142.1万公顷,增长97.5%,其中,绝收面积29.8万公顷,增长162.4%。
全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1758起,下降10.2%;死亡1104人,下降3.2%。全年全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79。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邮电业务总量(包括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
6.森林资源数据为2010年山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7.考虑到我国劳动年龄下限为16周岁,从2015年开始公布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数据。即人口构成中“0-14岁”和“15-59岁”指标变动为“0-15岁(含不满16周岁)”和“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8.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原有指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更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按照人民银行太原支行提供数据,“各项存款余额”指标体系与去年相比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