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38586587
6.4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42.07亿元,增长12.01%。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61%,比去年提高0.5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7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一产业投资8.53亿元,同比增长128%;第二产业投资558.2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投资557.16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投资506.57亿元,同比增长11.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一二三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0.8:52.0:47.2,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为我市的经济结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势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完成217.35亿元,增长7.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4.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35.48亿元,增长34.5%,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3.7%。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008.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房屋竣工面积542.13万平方米,增长10.8%。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消费品市场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114.5亿元,增长11.2%;乡村实现零售额237.6亿元,增长11.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实现1224.2亿元,增长11.1%;餐饮收入127.9亿元,增长12.7%。随着我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推进,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类别不断增多,个数不断增加,成交额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共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70家,全年市场成交额214.3亿元,商品交易市场逐步走上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全市商品流通的发展。
外贸出口健康发展。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3.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出口总值21.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进口总值21.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2%;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3个,合同外资金额83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5%;实际利用外资230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
六、交通运输、邮电、旅游
公路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我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农村公路)已达23116.1公里,其中:国道603.9公里,省道943.6公里,农村公路21568.6公里,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148.5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9.4公里。
邮政电讯通信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市固定交换机容量1033.7万门,固定话机及小灵通用户总数达19.7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680.4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达到86.2万户。网络服务不断拓展,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582.93万人次,增长10.4%,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18.5亿元,增长14.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37万人次,增长10.3%,入境游客消费311.16万美元,增长9.8%。
七、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7.66亿元,增长9.7%。其中:增值税完成17.75亿元,增长6.7%;营业税完成51.12亿元,增长24.4%;企业所得税完成14.13亿元,增长11%;非税收入40.86亿元,增长7.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4%。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教育支出81.7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2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58.57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85亿元,分别增长21.9%、20.1%、14.4%和12.5%。财政调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50.47亿元,比年初增加322.21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住户存款1912.26亿元,比年初增加239.1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35.43亿元,比年初增加188.2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住户贷款607.85亿元,比年初增加44.7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27.57亿元,比年初增加143.55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截止年末共有38家保险公司在我市开展业务。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89.69亿元,增长25.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68亿元,增长17.9%,人身险保费收入71.01亿元,增长27.3%。全市保险业赔款支出18亿元,增长13.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9.6亿元,增长22.3%,人身险赔付支出8.4亿元,增长4.9%。全市的保险深度达到3.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保险密度达到1055元/人,同比增长24.3%。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组织科技计划81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95项。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48866人;中等职业学校36所,在校生57897人;普通高级中学43所,在校生164.66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28所,在校生32.88万人;小学共1556所,在校生92.22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86.62%,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14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0个,艺术馆1处,文化馆9处。公共图书馆10处,藏书总量132万册(件)。艺术表演团体11个,乡镇文化站168处。全市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调频发射和转播台10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5.9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7%和95%。
九、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实现提量增质。全市共受理各项国内专利申请4298件,比上年增长1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268件,同比增长22.2%;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5件,比上年增加4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95件,同比增长87.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0.77件,比上年增加0.16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件数为5件,质押金额为21.3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其中司法认定4件,行政认定9件;着作权作品登记11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