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各级学校982所,在校生86.24万人,教职工6.67万人。其中:幼儿园485所,在园幼儿17.21万人;小学282所,在校生34.43万人;初中150所,在校生13.68万人;普通高中29所,在校生7.5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在校生6.5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10万人;普通高校7所,在校生6.79万人。全市教育发展基本形成较为优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在苏北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53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92.8%,人均公共图书馆总藏量0.914册。有线电视总户数151.89万户,比上年增长3.5%;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40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3%,有线电视村民小组接通率100%。京剧《如姬》荣获第二届江苏文华大奖;版画《祈福千年船坞我家》荣获第二届文华美术奖。淮安软件园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获得国家级创建资格,盱眙县入围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全市拥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800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综合医院35个,专科医院13个,中医院6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9个,卫生院1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9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19个。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实有病床25966张,其中医院病床数16654张,卫生院病床数7301张;卫生技术人员3.0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37人,注册护士13503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48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8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105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5人。分级诊疗深入推进,创成11个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137个城市社区全面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70.5公里。各县区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显着提升,城市社区均已达到或超过“二室一场一路径”的标准。成功举办全市第八届万人自行车环市行、“舞动幸福·最美淮安”妇女广场舞比赛、第六届省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全民健身日”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全国男子排球冠军赛、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等国家级赛事7项,江苏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和游泳锦标赛等省级赛事14项。全市625名运动员参加2015年省青少年运动赛,获得金牌99.5枚,银牌65枚,铜牌66.5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能力提高。建成苏北首个省级生态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即将迎来环保部组织的技术评估。累计投入13.9亿元,完成京杭运河清浦段清淤疏浚与生态修复等23个国家淮河流域项目。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09万公顷。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6天,优良率67.4%;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优良率81.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4.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较好;市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4.8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1791.48吨和3099.75吨。金湖县、清浦区在苏北率先获得国家生态县区命名,洪泽县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盱眙县、淮安区和淮阴区通过国家生态县区技术评估。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小幅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564.45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增长0.8%。年末常住总人口487.20万人,比上年增加1.99万人,增长0.4%。城镇常住人口283.31万人,农村常住人口203.89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7.51‰,自然增长率3.99‰。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0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349元,增长8.6%。按常住地划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5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67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8元,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615元,增长9.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8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0.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0.62万人,参保率99.5%。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8.9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6.80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37.1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84.01万人、51.16万人、46.87万人和63.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08万人、4.90万人、4.81万人和1.10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全年支付24.40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2.5亿元。全年共征缴当期养老保险费47.80亿元,清理企业往年欠缴养老保险费6184万元。全市24.30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管理率达100%。组织12.9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第四轮免费体检。累计为1.5万人次特困人员办理贷款,发放贷款资金1.1亿元。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16》公布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4+2”优势特色产业:指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