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初中95所。全年招生3.32万人,下降3.1%;在校生10.16万人,下降1.3%;毕业生3.42万人,增长3.9%。
小学132所。全年招生3.91万人,增长3.3%;在校生21.15万人,增长4.5%;毕业生3.04万人,下降4.3%。
特殊教育学校4所。全年招生97人,下降39.8%;在校生491人,下降1.4%;毕业生102人,下降33.8%。
幼儿园367所。全年招生2.59万人,下降4.4%;在园幼儿7.54万人,增长10.3%;毕业幼儿2.50万人,增长6.3%。
全年投入市级教育经费70.42亿元,其中,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补助资金3057万元,惠及学生24.74万人次;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1707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273万元,共惠及学生2.74万人次。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2所,建成128个城乡学校少年宫和8个活动中心。新增公办幼儿园5所。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79家;各类重点实验室54个;批准成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建成各类科技孵化器12家;众创空间19家;高新技术企业216家。创新开展“银政通”融资业务,搭建科技金融战略联盟,为308家企业融资22.78亿元。专利申请量突破5000件,达5049件,比上年增长11.1%;专利授权量4296件,增长81.8%,其中发明517件,增长42.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文化中心“六馆”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村文化室25个。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创建市级文明示范社区(村)56个,评选表彰道德模范32名、美德少年20名。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400场(次),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310场,放映公益电影9616场。参展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签约10个文化产业项目,金额达22.2亿元。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1784个,比上年增长3.4%,其中:医院14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0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81万张,增长1.5%,其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74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7.90张。卫生技术人员3.55万人,增长5.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4万人,注册护士1.53万人;全年总诊疗2230.67万人次。
高标准建成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冰上运动场馆,完成红山体育馆改造工程,为142个社区和6个乡镇配置全民健身设施。在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上取得4金6银8铜的好成绩,获得全国校园足球总决赛初中和小学组冠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5年公安人口年报资料测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5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04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工资性收入19546元,增长11.9%;经营净收入2387元,增长16.3%;财产净收入2277元,下降2.1%;转移净收入7394元,增长29.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748元,增长15.1%;其中食品烟酒7515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7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工资性收入3923元,增长24.9%;经营净收入6869元,增长3.7%;财产净收入1589元,增长41.2%;转移净收入2626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52元,增长17.8%;其中食品烟酒4971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9%。
新增城镇就业10.01万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1.9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419人,创业就业1.8万人。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1.39万人。完成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和58个一站式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建设。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7个,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3.5%。
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和104个社会老年活动中心、10个老人照料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疆率先开展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工作。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4.01万人,比上年增加1.2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12.40万人,增加1.44万人;城乡居民11.61万人,减少0.2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78.66万人,增加4.8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18.58万人,增加3.97万人;城镇居民60.08万人,增加0.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8.05万人,增加1.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6.56万人,增加0.5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67.04万人,增加1.34万人。新农合参保率99.98%。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待遇提高到2636元,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月147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380元和195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29.9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7.7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146.89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9.08平方公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67.41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21.5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79.01平方公里。
城区绿化覆盖面积2.8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7%,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59万公顷,增长9.2%。绿化覆盖率达40.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绿地率37%,提高1.7个百分点。
城市供水总量2.9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2%,用水普及率99.98%。天然气供气总量27.74亿立方米,下降6.2%,燃气普及率99.85%。供热总量5942.66万吉焦,下降11.6%,供热面积12088.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734.13万平方米,增长23.1%。
道路长度2237公里,增长3.6%;道路面积3223.55万平方米,增长3.9%。道路照明灯12.91万盏,增长1.6%。桥梁174座,增加2座;其中立交桥58座,增加5座。
道路保洁面积3024万平方米,增长12.8%。生活垃圾清运量138.55万吨,增长1.7%;无害化处理量132.73万吨,增长5.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8%,提高3.7个百分点。实施大浦沟垃圾填埋厂治理工程,启动米东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