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4-18 甘南州统计局
2015年,面对严峻繁杂的宏观经济和新常下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发展任务,沉着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主动作为,奋力拼搏,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人口70.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0万人,增加1.17万人。城镇化率30.50%,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87‰,比上年降低0.01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4.99‰,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12‰,上升0.04个千分点。0-14岁人口14.6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20.7%;15-64岁人口50.67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1.9%;65岁及以上人口5.2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4%。
 
经济增长:初步测算,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1亿元,增长5.4%,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3.2%,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2.2%,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1%,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84亿元,增长10.4%,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9.7%,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17990元,比上年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4年的20.68∶22.70∶56.62,调整为21.34∶16.36∶62.30,第一产业比重上调0.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6.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调5.68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06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535人。民生实事”和“三支一扶”、进村社区项目共录取高校毕业生514人,选拔260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服务,公益性岗位安置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3109人,安置零就业家庭2480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额5570万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720万元;就业技能培训13259人;创业培训952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98人;职业技能鉴定112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8%,比控制目标低0.52个百分点。
 
物价: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1%。
 
财政:全年全州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73亿元,比上年下降6.7%。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7亿元,下降11.3%,其中:增值税2.40亿元,下降3.6%;营业税4.30亿元,下降9.2%;企业所得税1.95亿元,下降2.2%;个人所得税0.71亿元,增长6.4%。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3.81亿元,增长23.2%。
 
二、农业
 
全年全州完成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7.13亿元,比上年增长5.4%。
 
种植业:全年全州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108.63万亩,比上年增加0.83万亩,增长0.8%。粮食作物53.62万亩,增加0.05万亩,增长0.1%。经济作物42.05万亩,增加0.90万亩,增长2.2%,其中,油料17.57万亩,增加0.04万亩,增长0.2%;中药材22.67万亩,增加0.90万亩,增长4.1%;蔬菜1.60万亩,减少0.04万亩,下降2.6%。青饲料12.96万亩,减少0.11万亩,下降0.8%。粮、经、饲比重由上年的49.6:38.2:12.2调整为49.4:38.7:11.9,粮食作物比重降低0.2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上调0.5个百分点,青饲料比重降低0.3个百分点。
 
全年全州粮食总产量9.06万吨,增长2.2%;油料总产量2.05万吨,增长3.1%;药材产量4.32万吨,增长7.9%;蔬菜产量2万吨,增长1.3%。
 
畜牧业:全年全州各类牲畜总增数127.59万头、只,比上年减少5.15万头、只,总增率33.5%,下降1.4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180.05万头、只,增加7.95万头、只,出栏率47.2%,提高2个百分点;商品畜156.26万头、只,增加7.74万头、只,商品率41.0%,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73.91万头、只,比上年末减少7.48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133.39万头,减少1.57万头;绵山羊存栏217.28万只,减少5.11万只;猪存栏23.24万头,减少0.80万头。
 
全年全州肉类总产量7.22万吨,比上年增加0.34万吨,增长4.9%,其中:牛肉3.65万吨,增加0.23万吨,增长6.7%;羊肉2.14万吨,增加0.13万吨,增长6.5%;猪肉1.38万吨,减少0.02万吨,下降1.4%。牛奶产量8.20万吨,减少0.50万吨,下降5.7%;绵羊毛产量0.21万吨,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51.16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99万千瓦,增长8.5%。拖拉机7077台,增加1014台,增长16.7%。机耕面积41.89万亩,增长4.0%,机播面积23.86万亩,增长2.0%,机收面积8.25万亩,增长1.9%。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8635吨,增长1.2%。全州灌溉面积14.72万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8.7万亩,园地灌溉面积150亩,牧草地灌溉面积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州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73亿元,下降7.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6.54亿元,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3.1%,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0.94亿元,下降71.6%;股份制经济完成增加值9.67亿元,下降1.3%;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0.12亿元,下降1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8亿元,增长24.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55亿元,下降10.1%,轻重工业比为10.3:89.7,轻工业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重工业下降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