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2015年,“文广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效,“文广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州深入实施“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开展演出乡村行”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开展演出乡村行”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开展演出83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达18750.66场次。全州广播覆盖率达到92.88%,电视覆盖率达到,电视覆盖率达到95.67%;在第四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刺藜花红》荣获优秀剧目桂冠和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音乐制作、优秀演员等8个单项奖;全州结合地方特色开展送戏、春联书画摄影展览山歌赛、广场舞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山歌赛、广场舞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400余场次。文化馆(站)组织艺活文化馆(站)组织艺活文化馆(站)组织艺活动400余场次,举办展览余场次,举办展览150余次,开展各类培训余次,开展各类培训200余期,参加各项活动余期,参加各项活动12万余人次。组织人员到北京参加黔南州建60周年成就展开幕式及期间文艺、非遗周年成就展开幕式及期间文艺、非遗演;完成了全州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申报工作,藏品总数6876件,藏品信息采集登录完成6876件,藏品报送进度100%。实施大文化战略行动扎推进。
公共卫生工作持续加强。全州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52.88/10万,免疫规划报告接种率,免疫规划报告接种率99.40%。妇幼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项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孕产妇死亡率为16.69/10万,婴儿死亡率为7.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63‰,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6.9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5.79%。农村群众就医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州参合农民达326.65万人,参合率98.25%,筹资,筹资总额为14.7亿元。全州各级医疗巡回队免费义诊5.42万人次,发放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共计12.19万份,免费发放各类药品共计8.37万元。2015年度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2.6‰,自增率为5.6‰,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5%。
2015年,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州举办的重大赛事共14个(其中:国际赛事2个、全国赛事11个):都匀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多彩贵州”2015中国惠水际龙舟邀请赛、都匀越野车王争霸“美丽中华”全国测向/定向越野锦标赛、瓮安全国山地户外定向越野锦标赛、龙里户外运动锦标赛、龙里户外动嘉年华系列赛、贵州·三都全国马邀请活动等,同比增活动等,同比增长75%。黔南州代表团参加省第九届运动会。黔南州代表团参加省第九届运动会12个大项130个小项的比赛,通过顽强拼搏个小项的比赛,通过顽强拼搏最终取得7金18银28铜的成绩。功举办黔南州第四届运动会,共产生奖牌439枚,其中金牌143枚,银牌枚,银牌142枚,铜牌枚,铜牌154枚。黔南州第四界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十、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11元,比上年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85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5元,下降1.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4.1平方米。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2015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47元,比上年增长10.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857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脑、摩托车、汽车、移动电话数量分别增长21%、2%、29%、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8平方米。
十一、就业与社会保障
2015年全州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稳步提升,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4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1.4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7%;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1.78万人,其中有组织转移人,其中有组织转移(输出)0.48万人;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3613户,实现“动态清零”目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16万人,创业培训完成0.93万人;社保工作扎实推进,全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工伤失业城镇医疗保险、工伤失业城镇医疗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养老参人数分别达到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养老参人数分别达到22.26万人、56.65万人、19.46万人、15.36万人、14.67万人、194.95万人,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12.02亿元、7.87亿元、0.66亿元、1.3亿元、0.45亿元、1.34亿元。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