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
八、教育与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所,专任教师1142人,在校学生1386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专任教师715人,在校学生21834人;普通中学144所,专任教师9713人,在校学生167631人;小学562所,专任教师12696人,在校学生231275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专任教师73人,在校学生数551人。
全年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44.95%,位居全省第3位,实现四年连续提高。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67项,共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引导资金7999万元。新增项目投资32033万元,实现新增产值54372万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9亿元。全年新建众创空间2个,重点打造首批省级重点培育的安顺蚂蚁众创空间,全市专利申请量1159件,比上年增长8.7%;专利授权83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8件。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拥有图书藏量52.85万册。有电视转播台6座、调频转播台3座。全市电视覆盖率达94.0%,广播覆盖率达92.2%。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26万户。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96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10689张,卫生技术人员95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10人,注册护士3939人。
全年共有9支运动队伍参加9个项目比赛,共获得金、银、铜奖牌65个,其中省级第一名16个,第二名18个,第三名31个。建设115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8条路径工程项目。
十、人口与就业
年末常住总人口231.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4‰,自然增长率为5.7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97人,其中安排困难对象就业7039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03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165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1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543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6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总收入1128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7402元,增长11.0%。
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58元(已剔除住房虚拟租金支出),比上年增长2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576元(已剔除住房虚拟租金支出),增长9.4%。
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数330张;敬老院86个,床位数6594张。全年优待优抚对象2456户,优待优抚总金额1081万元。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717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053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453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40245万元。全年救灾35.7万人次,救灾金额5562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全年安顺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实测天数365天,其中优良天数为354天,优良率为97%。与上年度相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良好。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成效显着,总体达标率100%;市级饮用水源地夜郎湖水质全年稳定达标,达标率100%,水质较优。
初步核算,全市万元GDP能耗较上年下降5.8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33%。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01起,死亡86人,比上年分别下降9.0%和1.2%,其中:较大事故1起,死亡3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2起、死亡人数减少8人,分别下降66.7%和72.7%。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5起,死亡7人,道路交通发生事故94起,死亡77人。
注释:
[1]2015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4]旅游、进出口、交通、邮电、财政、金融、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环保、安全生产、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等部门统计资料由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