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9亿元,增长26.5%。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9亿元,增长20.8%;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0.0亿元,增长28.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8亿元,增长12.0%,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1.5亿元,增长15.4%;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3亿元,增长8.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5年末,全市高等教育招生5070人,在校生15255人,毕业生420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26人,在校生4850人,毕业生1219人;普通高中招生5352人,在校生17370人,毕业生650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7265人;小学在校生6829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788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市登记科技成果13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5.13亿元;全市发明专利申请达到562件,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到12家,5家企业荣获湖北省优秀专利奖。全年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4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5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艺馆、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个,放映单位3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6家,其中医院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家;全市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607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36人,注册护士2844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5306张,其中医院床位3971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66张,卫生院床位1269张。
全年全市运动健儿在全省比赛中共获得9枚金牌,其中:拳击1枚、田径2枚、网球2枚、武术套路3枚、中国象棋1枚。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5.95万人,其中:城镇68.13万人,乡村37.82万人。城镇化率达64.3%。全年出生人口15430人,出生率13.8‰;死亡人口6162人,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4元,增长8.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2元,增长8.82%。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6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7.81万人,离退休人员6.8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0.5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2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0.1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33万人。全年落实兜底保障的群众达到10.94万人次,累计保障金额1.2亿元。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08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144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043人。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5178张。全年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160套,解决了3570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十二、节能降耗、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581.1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1%。其中,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503.41万吨标准煤,下降2.75%。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8.51%。
年末全市森林蓄积量为87.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10%。
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9.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3%。
全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9天,优良率为57.3%,比上年下降25.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下降36.4%;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下降24.4%,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104微克/立方米,下降5.5%。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6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1人,比上年减少8人,下降20.5%;直接经济损失151.2万元,比上年下降62.02%。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4.25%,比上年下降1.43个百分点。
十三、综合改革、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全省市州审批项目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率先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围绕打造“一刻钟”服务圈,推进公共服务下沉,120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社区办理。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制度改革,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理归集,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推动ppp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新模式,设立3亿元产业引导基金、7.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扩大农村“五权”抵押融资,发放贷款3.1亿元。
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城乡一体的交通、供电、供水、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农村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全面提升。建成生态农业基地392个,基本实现一村一基地,一大批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兴起。梁子湖区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生态农业园、国家有机农产品检验中心落户鄂州。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80%以上农户进入合作服务体系。“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鄂州莲子在天津渤交所上市,开启鄂州农产品电子交易新模式。
新型城镇化高位推进。全面推进沿江滨湖新区开放开发。赋予新区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大力推动八大新区开放开发。葛店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鄂州开发区、花湖开发区、红莲湖新区基础设施实现集中连片开发;三江港区成为武汉新港南岸核心港区,公铁水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全面拉开;鄂城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进展顺利;梁子湖区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梧桐湖新区被列入全省绿色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