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4.6亿元,增长1.1%。房屋施工面积2291万平方米,下降5.4%,商品房销售面积603万平方米,增长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13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销售额250.8亿元,与去年持平。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1亿元,增长13.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059.9亿元,增长13.2%;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05.2亿元,增长11.8%。
图62010-2015年襄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六、对外经济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41244万美元,增长22.7%。其中,出口215787万美元,增长24.1%;进口25457万美元,增长12.0%。全市新批外资企业12家,下降47.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72779万美元,增长15.3%。
图72010-2015年襄阳市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市公路里程2866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7194.4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95.1公里、通村公路1147.7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68个、简易站及招呼站3602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54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498.4亿吨公里,增长3.1%;公路旅客周转量52.2亿人公里,增长9.8%。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4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50.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63.1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83.9万户。
全年旅游总人数3550.1万人次,增长20.5%。其中,入境旅游人数5.3万人次,增长8.5%;国内旅游人数3544.8万人次,增长15.7%。旅游总收入262亿元,增长21.1%,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692.3万美元,增长0.2%;国内旅游收入259.8亿元,增长18.5%。
襄阳机场现已开通13条航线,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9007架次,比上年增长4%;旅客吞吐量79.3万人次,增长17.2%;货邮吞吐量2379吨,下降0.4%。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464.9亿元,增长26.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增长36.1%。其中,税收收入210.7亿元,增长18.7%,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1%。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05.2亿元,比年初增加226.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84.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42.9亿元,比年初增加179.5亿元;住户贷款余额447.6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
全市保费收入65亿元,增长1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7亿元,增长18.5%;人身险保费收入45.3亿元,增长17.7%。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0.5亿元,增长17.1%。其中,人寿险给付10亿元,增长26.5%;财产险赔款10.5亿元,增长9.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家,全年共有13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9298件,实用新型专利5048件,外观设计专利374件,发明专利3876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06.2亿元,增长14.5%。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97.4亿元,增长14.6%。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44所,在校生82万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5.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1所,在校生2.8万人;普通中学239所,在校学生22.7万人;小学462所,在校生34.9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为8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量达1711千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0%;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1%。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4.8万户。全年新建30个城市社区流动图书站。全年策划和主办各项演出活动1878场,送戏下乡1406场次。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7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0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局8家,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3419张;卫生机构人员4228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871人,执业医师12802人,注册护师(士)14125人。
全市共举办各级全民健身活动百余场次,参与人数近30万人次,观众达百万人次;组织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7人,参加全国健身项目技能培训6人,新增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4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41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02人,全年净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731人,全市指导员总数达13290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561.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7.3%。人口出生率为10.77‰;死亡率为3.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9‰。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1元,增长9.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82元,增长9.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5平方米,家庭恩格尔系数35.3%。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0元,增长8.9%。农村人均住房面积53.2平方米,家庭恩格尔系数37.2%。
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4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040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全市年末常用耕地面积453.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5%。
2015年,襄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6天,占全年天数的56.4%,较上年度有所下降。汉江干流水质保持良好,符合功能区划的要求,汉江大部分支流水质总体较以前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