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6-04-08 滨州市统计局
 
幼儿园5631532999-2.5468885.61013347.4
 
各类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拥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11个。报纸出版量1774万份、杂志出版量2.4万份,报纸发行量1772.7万份。全市91个城市社区,3363个行政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率达到64%。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800余场,评选认定“群众文化品牌活动”12项。创作各类文艺作品930余件,获全国性奖励5项,省级奖励33项。扶持专业院团创作吕剧《兰桂飘香》、渔鼓戏《墙角》《冬枣树下》、扽腔《廉政灶》等地方特色艺术精品,荣获国家和省舞台艺术奖励。开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魏氏庄园、丁公遗址、丈八佛、杨家古盐业遗址等项目完成保护立项。
 
档案宣传服务水平显着提升。现有国家综合档案馆8个,其中国家一级档案馆1个、国家二级档案馆5个、国家三级档案馆1个。各级综合档案馆共有建国前开放档案464卷,建国后开放档案74986卷(件)。开放档案案卷级目录4.53万条,文件级目录29.1万条,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144241卷(件)。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发展。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共计2780个(包括村卫生室1385处),其中医院106个、乡镇卫生院6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57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个。卫生技术人员24411人,其中医院15496人、卫生院3939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88人。执业(助理)医师9570人,注册护士10680人。共有床位20020张,其中医院14944张、卫生院380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55张、妇幼保健机构276张。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2人,万人拥有床位数51.5张。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在国际比赛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在全国比赛获得13枚金牌、13枚银牌、8枚铜牌。向上级输送9人。成功举办中国黄河三角洲滨州市第13届体育节。足球改革迈出可喜步伐,滨州被列为全省7个“足球试点城市”之一。开发区定吕小学和滨城清怡小学分别获得“谁是球王”校园足球山东省选拔赛第3、4名。“体育惠民工程”全面完成,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达2130个,每万人拥有站点5个以上,市民体育健身广场5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6.08亿元。新增道路面积130.41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35.23公顷,供热面积310万平方米,排水管道60公里,用水普及率和用气普及率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立河城区段污染综合治理、彩虹桥改造、老城区街景提升、集中供热等工程已全面完工,“气化滨州”工程加快推进。城区东至渤海五路、西至渤海十八路、南至南外环、北至北外环范围内的路灯及亮化设施共计2.96万盏套,线路总长度413.85公里。其中道路照明2.05万盏,亮化设施0.91万套,全年好灯率98%,亮灯率达到99%以上。
 
积极推进总量减排。完成工业、生活减排项目151个。实施脱硫改造机组11台,装机容量156.9万千瓦,脱硝改造机组78台,装机容量1017.9万千瓦,超低排放机组新建及改造9台,装机容量303万千瓦。四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同比全面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7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49%,“蓝天白云”天数195天,同比增加19天。“一河一策”,对潮河等8条河流实施综合治理,全面完成9个省控断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博兴县通过省环保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验收,全年53个乡镇获得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命名。累计建成命名市级及以上绿色学校60家、绿色社区22家。严格环境执法,立案处罚75起,限产停产26起,移交司法机关8件,移送拘留案件26起,查封扣押2起,取缔“土小”企业146家。
 
十二、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389.07万人,男性人口196.34万,女性人口192.73万,男女性别比例为101.87:100。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6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8元,增长7.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7.3%,经营净收入增长8.5%,财产性收入增长9.2%,转移性收入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234元,增长7.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和通信支出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2.6%和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7元,增长8.8%,其中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幅最高,分别为14.5%和12.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51元,增长9.4%,其中,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长13.8%,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3.2%,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2.1%。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完成省计划的188.7%,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就业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6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9%,均控制在省计划内。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61人,灵活就业8693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1.99万人(含离退休15.11万人)、55.13万人(含离退休10.12万人),征缴收入分别达到55.87亿元、12.6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8万人,征缴收入达到1.2亿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9.2万人、316.2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第十一次上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以上,养老金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额分别达到42.48亿元、10.49亿元。职工住院实际报销比稳定在74.5%,为1007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0.35亿元,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率100%。
 
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设立救助基金9719万元,对799户特困家庭进行临时救助。救助标准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70元和285元,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和182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6080元和4080元,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慈善募捐救助规范有序,年度募捐1.14亿元,人均募捐额全省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