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4-08 临沂市统计局
2015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63.2亿元,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687.1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729.6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9.2:44.8:4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总产量482.7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亩产441公斤,增长2.3%。全年生猪出栏611.3万头,同比下降0.9%;羊出栏313.5万只,增长0.8%;家禽出栏1.7亿只,增长2%;肉类总产量76.6万吨,增长0.7%;禽蛋产量29.2万吨,增长2.8%。水产品产量15.2万吨,增长2.7%。完成新造林35.6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7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105.9万亩,其中农业、林业、畜牧养殖、渔业基地分别为85.7万亩、12.2万亩、700亩和8万亩。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企业74家,产品118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07家,新增10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2家,市级541家。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达553个,新增358个。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运行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4%。37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产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2%。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37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产销率提高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主导产业支撑,食品、木业、化工、机械等产业实现产值5324亿元,增长5%。骨干企业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2371家、同比增加4家,有100家企业产值过10亿元、6家企业过百亿元。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增势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7%)比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9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5.2亿元,增长0.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71.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92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势稳定。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9.2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2.4亿元、1719.3亿元和1467.5亿元,增长16.2%、13.5%和14.4%。工业技改投资1039.8亿元、增长16.7%,占工业投资的60.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陶瓷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环保技改投资83.9亿元、占本行业的6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42.7亿元,占工业投资的43.4%。民间投资完成2967.6亿元,增长17.1%。在建项目2979个,计划总投资7545.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4个、过10亿元项目68个,分别完成投资2078.4亿元和455.6亿元。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2.9亿元,增长5.9%;新开工面积1014.6万平方米,下降25.7%。商品房销售面积874.1万平方米,下降3.5%;商品房销售额359.9亿元,下降2.2%。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5亿元,增长10.7%。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688.3亿元、增长10.7%,乡村实现零售额546.7亿元、增长10.6%。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40.7亿元、增长10.6%,零售业零售额1842亿元、增长10.8%;住宿业零售额13.8亿元、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138.5亿元、增长9.8%,餐饮业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从商品看,27大类商品类值中有21类商品保持增长,其中9大类增幅超过10%,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化妆品类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分别增长31.4%、17.8%、16.6%、13.4%、13.2%和11%。
 
商品交易市场形势良好。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3203.3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物流总额5026.8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577.5亿元,分别增长23.9%和86.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均下降4.1%。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7.4亿美元,下降19%。其中,出口额60.6亿美元,增长6.4%;进口额26.9亿美元,下降47.3%。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1个,合同利用外资2.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全市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6个,投资额8887.6万美元。电子商务交易额1100亿元、增长33%,实现网络零售额260亿元,增长18%;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3.8亿美元,增长15%;入选中国电子商务经营百强城市。举办商贸类展会66个,展出总面积达86.7万平方米,实现展会交易额237.1亿元,带动相关收入23.4亿元。
 
五、“三引一促”
 
全市共引建项目1016个,到位资金1290.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4.8%,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9%。其中,新开工项目693个,到位资金856.2亿元,续建项目323个,到位资金434.3亿元。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052.4亿元,占总量的81.6%,向上争取无偿资金和政策性资金179.7亿元,占13.9%,各类融资认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8.4亿元,占总量的4.5%。
 
引进A类领军人才225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B类创新创业人才1076名,引进B类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2998名,C类人才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六、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9亿元,增长13.1%。其中,税收收入236.8亿元,增长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4%。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项主体税种收入153.8亿元,增长15.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54.2%。15个发展主体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6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3.4亿元、增长17.2%。其中,民生支出443亿元,增长22.1%,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3.1%。
 
国地税收入完成400亿元,增长1.6%。其中,国税收入185.6亿元,下降5.2%;地税收入214.4亿元,增长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