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5-25 中卫市统计局
(2016年4月18日)
 
中卫市统计局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1846”工作计划为统领,以“三基本”为重要抓手,积极采取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促改革、提效能”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6.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2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1.08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3.19亿元,增长6.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827元,增长5.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2%、37%。
 
分县区看,沙坡头区生产总值145.97亿元,增长5.6%,占全市比重为46.1%;中宁县生产总值126.83亿元,增长5.3%,占全市比重为40.1%;海原县生产总值43.75亿元,增长10.8%,占全市比重为13.8%。
 
“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0%、13.5%和7.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9.0︰40.8︰40.2调整为2015年的16.5︰44.6︰38.9。
 
财政: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32.39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亿元,增长9.4%。主体税种中,营业税8.05亿元,增长10.1%;增值税2.45亿元,增长9.0%;企业所得税1.03亿元,下降1.3%;个人所得税0.27亿元,增长15.1%。全市财政支出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74亿元,增长11.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8亿元,增长21.0%;教育支出20.14亿元,增长1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3亿元,增长20.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03亿元,增长39.0%;医疗卫生支出10.21亿元,增长22.4%。
 
“十二五”时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分别达到85.03亿元和513.86亿元,均是“十一五”时期的3.1倍,年均分别增长20.2%和15.2%。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4.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61万人,城镇化率为39.07%;回族人口39.63万人,占34.7%;汉族人口74.25万人,占65.0%;男性人口58.29万人,女性人口55.8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61‰;死亡人口0.54万人,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2‰。
 
分县区看,沙坡头区常住人口40.32万人,城镇人口21.94万人,城镇化率为54.41%;中宁县常住人口34.15万人,城镇人口13.97万人,城镇化率为40.91%;海原县常住人口39.69万人,城镇人口8.7万人,城镇化率为21.92%。
 
“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口增速、增量“双增长”,常住人口年均增长10.6‰,比“十一五”时期高2.9个千分点;累计增加5.88万人,增量比“十一五”时期多1.79万人。常住人口增速呈放缓态势,常住人口增量逐年减少。
 
劳动就业: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43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33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7%。全年创业培训1760人,技能培训4617人。全市培养小老板1013个,创造新岗位4291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812万元,带动就业3535人。全市劳务输出15.47万人。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6%,烟酒类价格增长2.6%,衣着类价格上涨3.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持平,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5%,居住类价格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5%。
 
二、农业
 
产值: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74.59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0.97亿元,增长0.2%;牧业产值20.20亿元,增长11.6%;渔业产值2.45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4亿元,增长8.2%。
 
种植业: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56.24万亩(不含区属,下同),比上年增长1.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7.12万亩,增长1.4%。粮食总产量60.37万吨,比上年下降0.2%。其中,水稻产量5.60万吨,下降2.5%;玉米产量40.68万吨,增长2.1%;小麦产量4.0万吨,增加6.7%。油料产量3.38万吨,下降2.0%;蔬菜产量61.43万吨,增长1.5%;硒砂瓜产量114.65万吨,增长1.8%;枸杞产量4.39万吨,增长7.1%。
 
畜牧业:年末全市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18.89万头、11.40万头、128.37万只和284.14万只,分别比上年下降5.7%、增长2.7%、下降6.5%和下降2.6%。全年猪、牛、羊分别出栏29.18万头、6.96万头和104.06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6%、3.8%、9.3%;家禽出栏237.08万只,下降18.9%。
 
全年肉类总产量5.56万吨,比上年增长4.5%;禽蛋产量3.48万吨,增长8.0%;奶类产量11.04万吨,增长22.5%;水产品产量1.84万吨,增长2.2%。
 
生产条件:年末荒山荒沙造林面积1.74万公顷,增长14.5%。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47.87万千瓦,增长2.6%。
 
“十二五”时期,全市粮食产量由58.95万吨增加至60.37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1%,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5.4%、-9.7%、3.8%、13.8%和9.4%,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69.6%、2.1%、23.7%、2.0%和2.6%调整到2015年的73.7%、1.0%、20.0%、2.4%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