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6-05-08 咸阳市统计局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1.1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7.81亿元,年末全市电话用户达501.4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2.99万户,移动电话中的3G用户139.3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66.5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财政总收入218.7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44亿元,同口径增长16.1%。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3.36亿元,下降8.3%;非税收入32.08亿元,增长18.4%。全市财政支出300.32亿元,增长10.7%。其中,民生支出251.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5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比年初新增291.1亿元,同比多增136.7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5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比年初新增155.71亿元,同比多增18.39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比年初新增127.37亿元,同比少增11.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4亿元、比上年增长0.5%,比年初新增1.37亿元,同比少增13.2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比年初新增98.63亿元、同比少增7.15亿元。金融存贷比为45.6%,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全市保险主体机构41家,其中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21家。全年保险保费收入58.42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4.65亿元,增长7.4%;寿险保费收入43.78亿元,增长15.9%。全年保险业机构支付各类赔(给)付款20亿元,赔(给)付率34.2%。其中,产险赔付7.34亿元,赔付率50.1%;寿险赔(给)付12.66亿元,其中长期险给付9.97亿元,给付率28.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短期险赔付2.69亿元,赔付率42.41%,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中学296所,专任教师24401人,在校学生25.6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19%。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1所,专任教师1619人,在校学生4.69万人。小学896所,专任教师22991人,在校学生30.76万人。幼儿园931所,在园幼儿18.38万人。
 
评审咸阳市2015年度科学技术科技奖70项,其中,最高成就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29项。21个项目获得2015年度陕西科学技术奖励。全市科技活动人员21429人,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472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764项,其中发明464项。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金额30.7亿元,增长19.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0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229千册(件),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2%,有线电视入户率56.35%。
 
全市拥有医院161家,卫生院196家,社区服务中心(站)110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医院床位22680张,卫生院床位4327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494张,妇幼保健院(所、站)床位75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904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219人,注册护士14713人。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5个,其中体育场8个,体育馆7个。2015年,体彩销售额2.395亿元,同比增长26.29%。
 
先后承办了全国杨氏太极拳展演、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全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等10大赛事。启动了大西安文化体育功能区奥体中心建设工作,《咸阳市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并正式启动建设。咸阳市少儿基本体操锦标赛、青少年运动会、全市人大系统运动会、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成功举办,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全年净增体彩终端机62台,全市体彩终端机共350台,体彩销售总量2.4亿元,同比增长26.3%。
 
十一、水利
 
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8.3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建设基本农田5.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2.4平方公里,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45.3万人。
 
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3.3亿元,新打、修复机井360眼,铺设管道600公里,改造抽水站29处,衬砌渠道450公里。咸阳湖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04亿元,硬化绿化堤顶道路34公里,完成光纤通信传输网络工程70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7.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4万人,人口出生率10.13‰;死亡人口3.07万人,人口死亡率6.18‰;人口增长率3.95‰,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44.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5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3.1万人,减少5.9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9.1%,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0元,比上年增加1667元,名义增长9.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25元,比上年增加2287元,名义增长8.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0元,比上年增加844元,名义增长9.54%。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4:1,比上年缩小0.0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7万人,登记失业人数2.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1亿元,扶持创业9039人,带动就业2.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2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185.4亿元。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21万人,新增参保1.64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7.03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全市医疗保险累计参保126.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3.85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7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9.81万人,增加3.9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9.59万人,增加3.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93.4万人,参合率99.9%,共为941.41万人次补偿医药费18.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