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2017-04-08 阳泉市统计局
 
非金融企业存款
 
421.5
 
-9.6
 
各项贷款余额
 
742.6
 
3.0
 
其中:住户贷款
 
60.2
 
3.8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682.4
 
2.9
 
全年保费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0.4亿元,增长9.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4亿元,增长35.1%;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9亿元,下降0.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3.8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寿险业务给付6.9亿元,增长38.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1.0亿元,增长17.7%;财产险业务赔款5.9亿元,下降6.0%。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所,全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7万人次。
 
表142016年阳泉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标
 
招生
 
在校生
 
毕业生
 
普通高等教育
 
4927
 
13746
 
4372
 
中等职业教育
 
2319
 
7945
 
4899
 
普通高中
 
8628
 
27072
 
10060
 
初中
 
14001
 
39504
 
14189
 
小学
 
12929
 
83015
 
14104
 
特殊教育
 
119
 
734
 
102
 
学前教育
 
13204
 
31237
 
12508
 
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71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10件,分别增长70.9%和215.5%;全市专利授权量为382件,增长14.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3件,减少30.3%。
 
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47项,其中市级30项,省级17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4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6.2亿元,增长45倍。全年新登记科技成果47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3.2万户。全年共发行《阳泉日报》634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1523个,编制床位6954张。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893人。全市3个农业县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55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24枚、36枚和40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6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4%。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01元,增长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2元,增长5.9%。
 
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290元,增长6.0%;农村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户收入4835元,增长8.7%。
 
图102012年-2016年阳泉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及其增长速度
 
注:因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调整2013年数据。
 
图112012年-2016年阳泉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及其增长速度
 
注:因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调整2013年数据。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86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4.06万人,比上年增加0.87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64.4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5.78万人,比上年增加0.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5.12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4.58万人,与上年持平。
 
全市三区两县的最低工资标准:城区、矿区、郊区为1620元,平定县、盂县为1420元。
 
全年全市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53万人,比上年减少0.32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06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0.68万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2.21亿元。比上年增加0.04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救助站3个。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2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2105张,各类福利院床位数350张,收养122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8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6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26万元,接收社会捐赠款70.1万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6年末林地面积13.0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8.5%。
 
2016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202天,达标天数比例55.2%,PM2.5平均浓度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6.7%;PM10平均浓度1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5.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7.63,同比上升14.1%,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9。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4.5%、5.2%、6.9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