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年末全区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指全区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1016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1个,自治区级质检中心38个。全区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有效期内)1253个。全区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6.42万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208个,有效期内广西名牌产品数39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6个。全区共有地震台站128个,地震监测台网7个。
全年全区各级气象台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9826次,全年自治区气象台发布预警121次。全区共有海洋观测站5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2个,文化馆123个,博物馆106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22个,娱乐场所3046个,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4365个。年末全区共有5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8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机构分,年末全区共有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台84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73.8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510.47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4%。全年全区出版各类报纸6.57亿份,各类期刊0.47亿册,图书2.77亿册。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15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1.59万卷。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255个,其中,医院543个,乡镇卫生院126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281个,村卫生室210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5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3个。卫生技术人员2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67万人,注册护士12.26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2.47万张,其中医院14.85万张,乡镇卫生院6.05万张。全年全区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51.48万例,报告发病率1073.5人/10万,报告死亡率6.14人/10万。
全年全区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获金银铜牌15枚,其中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2枚。有2人创2项世界纪录,有3人创4项全国纪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5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1万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48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2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7万人,出生率13.82‰;死亡人口29万人,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7.87‰。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5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15295元,增长7.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24元,比上年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7189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9元,比上年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9449元,增长6.7%。本地非农务工人均月收入2598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087元,增长5.8%。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95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268元,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51元,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4.5%,城镇为34.4%。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51.91万人,比上年末(注:2015年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实施)增加175.2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11.2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40.6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096.42万人,增加18.8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0.7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5.7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26.54万人,增加4.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83.71万人,增加10.5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9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74.07万人,增加13.59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52.05万人,增加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319.59万人,增加11.73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772.03万人,比上年增加30.52万人。2016年末全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2586.37万人。
年末全区共有11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180.64亿元,受益人数6651.49万人次。
年末全区共有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2万个,床位16.2万张,年末收养6.9万人。为儿童提供救助收养服务的机构43个,床位3130张,年末收养1550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14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82个,社区服务站633个。城市低保22.4万人,农村低保290.6万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6.9万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7.7万人,民政部门直接救助60.1万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5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0.29万公顷,增长3.6%;住宅用地0.23万公顷,增长4.6%;基础设施等用地0.91万公顷,下降9.9%。
全年全区水资源总量2232.7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665毫米。年末全区监测的57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85.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量略有减少。全年总用水量290.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9%。其中,生活用水增长0.05%,工业用水减少10.2%,农业用水减少1.7%,生态补水增长13.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6]161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3立方米,下降17.1%。人均用水量60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9%。
全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244.5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05.3千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3.1%。全区建成自然保护区达到7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28%。活立木蓄积量7.62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乔木林)7.23亿立方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5.5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