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7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75.4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76.89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为23.8:22.8:53.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1个和0.4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26.1%、55.9%。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78.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1.9%,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89.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8.1%,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5‰,比上年上升0.0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4‰,下降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6‰,上升0.06个千分点。
就业: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5.57万人,比上年增加489人,增长0.32%,其中在岗人员14.58万人,减少168人。城镇新增就业3.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财政: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9.95亿元,增长66.67%;地税部门完成17.55亿元,下降23.79%;财政部门完成9.73亿元,增长16.0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亿元,增长3.07%。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市本级支出21.77亿元,增长11.47%,县区合计支出178.74亿元,增长1.37%。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8%,增长6.3%。
物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居住类价格上涨2.7%,衣着类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2%。
二、农业
全市共播种各类农作物863.5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30.84万亩(马铃薯295.16万亩),中药材139.96万亩,蔬菜61.5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43.21万吨,下降11.7%,其中夏粮17.87万吨,秋粮125.3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和12.7%。
年末大牲畜存栏63.28万头,比上年下降0.59%。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88.73万头、30.82万头、87.99万只和297.47万只,分别下降3.0%、0.7%、3.6%和6.0%。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91.96万头、6.94万头、51.27万只和299.2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2%、7.1%、8.5%和5.2%。全年肉类总产量8.84万吨,比上年下降1.0%;禽蛋产量8924吨,下降6.0%;鲜奶产量7481吨,下降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3.4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42亿元,增长9.5%,拉动全部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3.99亿元,增长9.1%,拉动全部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5.4亿元,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0.37亿元,下降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0.16亿元,增长112.4%。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10.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6.42亿元,增长9.1%,重工业占比为55.81%。
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五大主要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1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3.2%,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亿元,增长30.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5.04亿元,增长11.3%;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7亿元,增长6.9%;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32亿元,增长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43亿元,比上年增长8%;产品销售率为91.3%,上升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7亿元,下降21.7%;税金总额1.5亿元,下降42.4%。
主要工业产量:全年发电量1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5%;铝材19.56万吨,增长67.7%;水泥375.52万吨,下降7.8%;中成药0.32万吨,增长38.8%。
建筑业: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03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9亿元,增长2.7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02亿元,下降26.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6%,其中,项目投资587.16亿元,增长12%;房地产开发投资34.04亿元,增长9.4%。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904个,其中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4个,完成投资229.7亿元,增长51%,占全市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的比重为39.1%。
在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8.6亿元,比上年增长56.2%;第二产业投资222.2亿元,下降5.6%;第三产业投资306.4亿元,增长21.9%。基础设施投资245亿元,增长59.2%,占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1.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1.6亿元,增长10.5%,占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6.9%。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9.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87亿元,增长9.7%,其中城区(县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0亿元,增长9.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9亿元,增长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