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452.46亿元,比年初增加91.51亿元,增长6.7%。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27.50亿元,比年初增加96.66亿元,增长11.6%,其中:短期贷款204.46亿元,比年初减少86.21亿元,下降29.7%;中长期贷款664.03亿元,比年初增加151.45亿元,增长29.6%。
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30个,其中:财险机构16个,人身险机构14个。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9.43亿元,增长27.5%,其中:财险业务收入9.73亿元,下降0.4%;人身险业务收入19.71亿元,增长48.7%。全年赔款及给付9.03亿元,增长3.4%,其中:财险业务赔款支出5.54亿元,下降0.6%,机车险赔款支出4.90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3.48亿元,增长10.7%。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各类中小学418所,其中:普通中学119所,普通小学299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75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9.6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326人。幼儿园572所,在园幼儿12.85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02%。
2016年全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5项,其中省级项目38项,市级项目127项。登记市级科技成果85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16602万元。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1542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专利授权量929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发放知识产权相关资料3万份。
十一、文化、档案、广电、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从业人员672人;文化馆(站)188个,从业人员921人;公共图书馆13个,从业人员187人,藏书1000万册;艺术表演场馆2个,从业人员21人。全市创作戏剧作品12部,曲艺、小品31个,歌曲26首。
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14个,馆藏档案86.7万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466个,已建立村级档案室209个。
全年《延安日报》发行343期、1215万份。电视台共播出电视新闻352期、4576条;广播新闻352期、2816条,其中:电视新闻在中、省台播出264条,广播新闻在中、省台播出235条,《百姓关注》播出352期。电影公益放映4.1万场次,行政村放映覆盖率100%。全市广电网络县、乡镇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7.27万户,全市电视覆盖率99.94%,广播覆盖率99.85%。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151个(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25个;床位1.3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0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31万人。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完善。全市拥有村卫生室2479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494人,全市共接呼救电话1.97万次,出动急救车辆1.97万辆次,接回伤病人员1.54万人。
全市拥有体育场馆13个,建成全民健身广场35个,建立了全民健身辅导站点136个,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969人。全市范围内建成了35个室内健身房、100条全民健身路径、136个晨晚练点,为群众健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达到80万人。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351个,共销售体育彩票3.73亿元,筹集公益金2200万元。
十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市政建设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6.6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57.76万亩,占全部造林面积的75.35%;封山育林18.9万亩,完成历年造林补植面积33.0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61万株。截至年底,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到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51.2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19.6平方公里。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704.4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8%。其中第一产业能耗消费总量15.8万吨标准煤,下降2.28%;第二产业498.60万吨标准煤,下降0.56%;第三产业102.98万吨标准煤,下降6.34%;全市居民生活能耗消费总量42.37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12.36%,下降6.3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万元生产总值电耗下降2.97%。
初步统计,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较上年削减3.6%、2.2%、5.3%、4.2%,挥发性有机物削减0.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289天,比上年增加7天;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上年下降10.7%;冬防期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2天。
累计建成高标准清洁文明井场34147个,建成率90.1%;建成污水处理、回注站403座,回注井5905口,石油废水回注量3370万吨;年管输原油894.07万吨,管输率55.4%;建成油泥处理厂13家,年处理油泥8.1万吨,处理钻井岩屑泥浆36.8万吨;植树种草14.38万亩,硬化井场道路11455公里,有效控制油区污染面源,油区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全年共清运生活垃圾43.29万吨,处理生活垃圾42.0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04%。完成供水4685.19万吨,售水量3761.74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2053.77万吨。销售液化气8112.84吨、供气总量(天然气)19109.12万立方米。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96.6万平方米。全年共处理污水3571万吨,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5%。
十三、人口和计划生育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5.28万人,城镇化率59.09%;人口自增率4.62‰,出生率10.77‰,死亡率6.15‰。
全市共有计生机构137个,其中:县区计生服务站13个、乡镇计生服务站83个、其他事业单位41个。共有干部职工1604人,其中:计生行政管理人员296人、县区计生服务站320人、乡镇计生服务站659人、其他事业单位329人。全市年末已婚育龄妇女44.29万人,年末全市已有16周岁以下农村独生子女6.07万户。
十四、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2元,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3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68元,增长8.0%。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8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1.6万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9.9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7.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2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