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州文化系统共有文化站106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9个。州图书室视障阅览室正式投入使用。州文化馆、文砚麻3县(市)综合文化中心、40个“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第一批示范点”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精心打造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铜鼓姑娘》(原《老山颂》)《太阳鸟母》《寻梦世外桃源》《坡芽情歌》等文化精品频频获奖;广南坝美山歌队在“最美云南民族音乐”竞演中夺冠,同时登上昆明南博会。组织举办“相约广南?唱响非遗”文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系列活动,内容涵盖开幕式大型民族非遗歌舞晚会《寻梦世外桃源》、巡演及精品节目展演、非遗技艺及产品展示、文博展览及民族民间文艺展演等。广播电视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后续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4%和97.7%。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浓烈。“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等活动继续实施,“文山城区元旦全民健身长跑(走)活动”、“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品牌活动顺利开展。全州累计组织全民健身活动289次,近52万人次参与。积极承办参加云南省第七届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云南省第二届“风驰杯”形意拳、八卦掌、拳械锦标赛、“CBA西部行”活动走进文山、2016年“七彩云南?壮乡苗岭”国际篮球巡回挑战赛等各类赛事。2016年度比赛取得金牌54枚、银牌45枚、铜牌47枚的较好成绩。
卫生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认真落实补偿政策。全年完成卫生建设项目投资31373万元,共审批民营医院12家。全州共324.78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9.3%,较上年提高0.26%,实现了应保尽保,参合群众平均受益率达233.6%。年末全州医疗卫生机构1345个(含村卫生室),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757张、每千口人拥有病床4.35张,卫生技术人员15724人、每千人口拥有卫计人员4.34人。认真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坚持人口均衡发展战略,全年登记办理二孩生育服务证13309份。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人口适度增长。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362.1万人,增长0.4%。其中:乡村人口220.99万人,占总人口61.0%。城镇人口141.1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8.97%。少数民族人口209.66万人,占总人口57.9%。人口出生率为13.43‰,死亡率为6.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7‰。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8元,同比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3元,同比增长9.1%。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6,比上年温和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2%;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4%,非食品价格上涨0.8%;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上涨2.1%。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10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74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全州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63.02万人次。全州新增高技能人才918人。全州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92.2万人次,社会保障卡持卡220万人。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补助104556.2万元、农村“五保户”供养金4166万元,医疗救助城乡特困群众29.5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627.8万元。
精准扶贫、脱贫模式创新取得新成效。各州级部门、各县(市)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州情、县(市)情、乡(镇)情和村情,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脱贫工作思路,创新出“社企合作、社信合作、社员合作、消费合作、劳务合作”、“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农户生产-农村合作社收购-医院定点采购”、“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脱贫模式。全年共争取投入各类专项扶贫资金33.4亿元,落实扶贫安居工程建设任务2986户,投入扶贫资金5844万元。沪文对口帮扶项目、资金比去年均有所增加。各级共有68135名干部职工挂钩联系到贫困户,各级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998人。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持续深入开展“七彩云南文山保护行动”和“森林文山”建设。全面开展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集体林权三项改革;扎实推进营造林建设,完成营造林面积54.1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1.73万亩,封山育林12.44万亩;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完成退耕还林18.27万亩,完成陡坡治理0.8万亩;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75亿元;扎实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专项行动。2016年底,全州森林覆盖率50.0%,活立木总蓄积量0.61亿立方米。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全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7万吨。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21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积极开展清理整治工作,全州共排查发现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574个,整改率为100%。地表水达标率为100%,农村水改受益率为95.96%。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8%和95.0%。
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66.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4%,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9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初步核算,2016年全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7%。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财政、金融、保险、外贸、招商、水利、劳动就业、移动通信、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林业、民生保障、扶贫、环保等数据均来自各有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