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7-05-07 甘孜州统计局
 
全年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伤亡事故9起,死亡9人,受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596万元。较上年事故起数下降33.3%、死亡人数下降27.3%、受伤人数下降10.7%、直接经济损失上升33.1%;发生4起较大非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15人。较上年较大事故起数增长1起,上升33.3%;未发生重大事故。
 
十四、区域经济发展
 
按自然地理位置,甘孜州分东部、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和九龙县,北部地区包括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和色达县,南部地区包括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和得荣县。
 
(一)东部地区
 
东部户籍人口32.57万人,增长0.2%;常住人口36.08万人,增长0.5%。实现地区增加值109.65亿元,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1.68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42.95亿元,增长5.9%。工业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8.6%。粮食产量6.63万吨,增长2.4%。各类牲畜存栏65.33万头(只匹),下降1.6%。各类牲畜出栏24.86万头(只),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40亿元,下降1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41亿元,增长4.9%。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8亿元,同口径增长0.9%。康定、丹巴和九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9120元、27102元和28322元,泸定县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康定、泸定、丹巴、九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0877元、9987元、10650元、11381元。
 
(二)北部地区
 
北部户籍人口51.62万人,增长1.8%;常住人口54.22万人,增长1.3%。实现地区增加值65.96亿元,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5.22亿元,增长7.7%。工业增加值6.54亿元,增长7.7%。粮食产量11.44万吨,增长0.6%。各类牲畜存栏240.31万头(只匹),下降0.9%。各类牲畜出栏51.07万头(只),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57亿元,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14亿元,增长14.9%。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5亿元,同口径增长17.6%。甘孜、石渠、色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8537元、29766元和30185元,道孚、炉霍、新龙、德格、白玉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北部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最高的白玉县为9173元。
 
(三)南部地区
 
南部户籍人口25.91万人,下降0.4%;常住人口27.75万人,增长2.5%。实现地区增加值54.19亿元,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7.75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亿元,增长8.2%。工业增加值5.13亿元,增长24.5%。粮食产量7.37万吨,下降0.4%。各类牲畜存栏90.41万头(只匹),下降1.9%。各类牲畜出栏25.26万头(只匹),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43亿元,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5亿元,增长14.3%。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7亿元,同口径增长32.2%。雅江、理塘、稻城、得荣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8274元、29450元、28373元和28000元,巴塘和乡城低于全州平均水平。稻城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达到9605元,其余各县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孜统计年鉴-2017》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公报中物价、林业、国土、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招商引资、进出口、网络交易、财政、保险、教育、人才、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环境、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