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6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4.66亿元,增长8.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85%。地方公共财政支出359.12亿元,增长10.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24.98亿元,比年初增加538.56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住户存款1739.52亿元,比年初增加233.6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444.98亿元,比年初增加125.13亿元;广义政府存款300.73亿元,比年初增加61.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77.62亿元,比年初增加148.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住户贷款531.55亿元,比年初增加39.7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4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08.53亿元。
2016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70.15亿元,同比增长19.69%。保费深度4.88%,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保费密度1026.11元,同比增加176.72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4.72亿元,增长21.39%;财产险保费收入15.43亿元,增长12.98%。赔款及给付合计25.89亿元,其中人身险赔款及给付合计18.36亿元,财产险(已决)赔款7.53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952所。其中,小学1530所;普通中学383所;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6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市共有专任教师49466人,其中,小学23820人;普通中学2086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36人;普通高等学校1214人;成人高等学校30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21.41万人,在校生82.72万人,毕业生21.26万人;小学招生6.73万人,在校生41.66万人,毕业生7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0.8万人,在校生31.7万人,毕业生10.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2.86万人,在校生6.38万人,毕业生2.9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368人,在校生23647人,毕业生6852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2945人,在校生6176人,毕业生2367人。幼儿园750所,在园儿童19.3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1家,省级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各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8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组建特色农业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扶贫团38个。全市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登记技术交易合同金额609万元。全年共申请专利1497件,专利授权799件,其中企业申请专利611件,同比增长18.6%,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53件,占企业申请总量的25%。
九、文化、卫生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站)317个;其中,文化馆8个,文化站309个;博物馆(陈列馆)5个;剧场、影剧院数20个;公共图书馆8个。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59%和95.71%,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含网络电视用户)达到50.2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17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机构床位2544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4322张。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844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6198人,注册护师、护士8059人。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01‰和6.35‰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50元,增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6元,增长8.9%。其中,工资收入14978元,增长6.4%;经营净收入4657元,增长14.5%;转移净收入4927元,增长11.3%;财产净收入1455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52元,增长8.7%。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增长12.5%;衣着类支出增长8.6%;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8.4%;食品烟酒类支出增长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8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工资收入4982元,增长6.8%;经营净收入4379元,增长10.5%;转移净收入1977元,增长13.4%;财产净收入380元,增长1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37元,增长8.8%。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增长7.9%;衣着类支出增长3.6%;居住类支出增长10.2%;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增长11.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2.8%。
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8.17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6.9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9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519.14万人。
全市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36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3960张。社区服务设施462个。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0.65万人和33.2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减少1.95万人和2.83万人。
2016年,全市149个贫困村实现退出、12.77万人实现脱贫,年度目标全面完成。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万人,改造贫困户危房1.1万户。加快产业发展助农增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9.9亿元,市县共建扶贫基金11.7亿元,帮助5.8万扶持对象落实了产业项目。加强教育和医疗扶贫,减免贫困家庭学生费用3.4亿元,落实医疗“十免四补助”6965万元。
十一、基本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
2016年末,全市共有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各类法人单位20517个,产业活动单位23892个。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为9705个,事业法人单位4031个,机关法人单位(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922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207个,其余法人单位4652个。
2016年末,全市一、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吸纳从业人员6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2.15万人;第二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27.58万人;第三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33.27万人。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19.99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1.0%。
十二、环保、节能降耗
2016年末全市治理水土流失131平方公里,当年造林面积11427公顷,完成营造林29.6万亩,森林面积70.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3%。全市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22个,I-III类断面比例占82%,区域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良好”。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9.5万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2.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74.59%,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PM10、PM2.5分别下降13.7%和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