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17.17万平方米,增长2.9%;房屋竣工面积120.37万平方米,增长52.3%;商品房销售面积126.42万平方米,增长20.7%;商品房待售面积37.7万平方米,下降14.9%。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90亿元,增长10.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0.56亿元,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35亿元,增长11.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75.96亿元,增长10.4%;餐饮收入40.95亿元,增长12.7%。
全年旅游总收入242.6亿元,增长20%。接待旅游总人数2062.28万人次,增长24.3%。全市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0个,星级饭店、宾馆18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8.22亿元,增长4.1%,其中:国内省外到位资金349.21亿元,增长0.7%;省内到位资金219.01亿元,增长14.8%。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1010万美元,下降18.1%。其中,出口总额13806万美元,下降37.0%;进口总额7204万美元,增长92.4%。
七、交通、通讯和邮电
全市等级公路3288.16公里,高速公路19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26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5082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9179万吨,货物周转量533839万吨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3.71万辆,其中,汽车15.15万辆,私人汽车13.28万辆;摩托车8.50万辆;营运车辆1.65万辆,出租汽车1597辆。
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81.6公里,与上年持平;境内火车站个数17个;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161.89万人次,铁路货运量1908.02万吨。水路旅客周转量1028万人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1110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2.14亿元,其中,电信业务主营收入9.75亿元,邮政业务主营收入2.39亿元。年末拥有邮电局(所)68处;全年报刊发行量2624.71万份;函件48.72万份;快递业务量1030.99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1.6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18.86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22.5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37万户。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76亿元,增长6.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72亿元,增长8.1%。
全年国税组织收入38.87亿元,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39.26亿元,增长7.5%;增值税31.79亿元,增长15.4%;消费税1.24亿元,增长14.2%。地税组织收入37.53亿元,下降8.3%,其中,税收收入34.30亿元,下降8.6%;营业税收入6.12亿元,下降46.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38.59亿元,比年初增加81.77亿元,增长9.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22.97亿元,比年初增加60.53亿元,增长13.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8.63亿元,比年初增加41.48亿元,增长6.0%。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1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2.8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84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4.97亿元。保险赔款支出10.4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3.57亿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6.8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普通中等学校58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小学64所,幼儿园210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5128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7720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64829人;小学在校生71068人;幼儿在园儿童数31355人。专任教师总数12247人,其中,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5708人,小学专任教师501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7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全年各项专利申请数2339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22.71亿元;安排科技项目1611项,其中,安排高新技术项目512个,当年新上高新技术项目222个;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2项,其中省部级奖20项;科技新增经济效益18.56亿元。
全市拥有国内专业技术人员69870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7600人,农业技术人员75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博物馆和展览馆3个;文化(艺术)馆50个,其中,文化站44个;剧场影院7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总量96.76万册。乡镇广播电视站43个,351个行政自然村全部开通广播和电视。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89%,比上年下降0.37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7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站6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741人,其中:执业医师2572人,注册护师、护士3773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9867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1‰,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2%。
全市拥有体育场(馆)8个,各级体育社会团体33个,全民健身路径434条,社会体育指导站204个。全市各类运动队夺得省级比赛金牌55枚、银牌51枚、铜牌37枚。全年举办了150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活动人数10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市“五创联动”取得新成效,生态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的成果,80%的县(区)达到生态县(区)建设标准。64项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指标全部达标,已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40项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全部达标。第二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如期完成。“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获2016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9.76%,降幅居全省第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60%。
全年发生工矿企业生产事故28起,死亡人数30人,安全事故死亡51人,工伤事故死亡人数30人。
十二、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110.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57万人,非农业人口57.99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1260人,当年死亡人口662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年末常住人口123.56万人,城镇化率为65.3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办理结婚登记9437对,离婚登记4307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