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全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16个。完成282家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市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完成了全市26000个“户户通”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市农村广播电视的全覆盖,完成放映电影1893场,观众达15.7万人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市参加全国性展览并发表美术作品25幅;参加省市展览并发表美术作品110幅;举办个人展览2次。全市参加省级展览并获奖摄影作品23幅,在省级报刊发表86幅。儋州市选派两名歌手参加2014年“两岸四地客家山歌(东莞·凤岗)邀请赛”并获得金奖。
举办第五届东坡文化节,荣获三年一评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三)体育
全年全市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做大做强体育产业,继续举办第五届海南儋州国际马拉松赛和第五届海南儋州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全市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迎春杯”拔河比赛、篮排球邀请赛等一系列迎春体育活动,以及木棠镇羽毛球邀请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体育活动。在海南省少年儿童羽毛球锦标赛中,荣获1金2铜的成绩及团体总分第四名。参加全省趣味体育运动会,荣获金牌总数第一名,总分第二名。
五、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
(一)节能减排
201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39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83%,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2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0.7%。全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2.393万吨,氨氮(NH3-N)排放量0.247万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0.088万吨,氮氧化物(NOX)排放量0.43万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减排目标内;工业废水排放量320.2万吨。全市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个,年末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6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年末垃圾处理场1个,生活垃圾转运站3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04人次,对全市126家排污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查处33个违法案件,处罚金额71万元。关闭了4家小型橡胶加工厂,有效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了群众环境权益,推进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推行清洁生产,深挖节能减排潜力。对水泥厂、污水处理厂等3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大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对17家规模化养猪场开展了污染治理;积极做好污染源监察监测工作,全市11家污染源企业安装了自动监控系统,对4家国控污染源、9家省控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
(二)生态环境
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240.4公顷,其中省级3100公顷,市级140.4公顷。
新建文明生态村61个,累计达到1052个;新建小康环保示范村1个,累计达到13个。年末全市共有生态乡镇2个。
全年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其中76.1%监测日空气质量为一级优,23.9%监测日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提高。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05毫克/立方米、0.013毫克/立方米和0.040毫克/立方米,总体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所有监测城市(镇)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居住区空气质量要求的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全市100%的监测河段、66.67%的监测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北门江、春江、珠碧河等河流的水质保持优良态势。开展监测的绝大部分城市(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全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一、二类海水水质,符合水环境管理目标的要求。
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个,属国家三级站。环境监测人员16人,环保系统全年环保投入资金总额2270万元。
六、人口
年末全市16个镇、4个国营农场、275个村(居)委会、1431个自然村,全市户籍总人口964297人,其中农业人口622227人,非农业人口342070人,全市年末常驻总人口969600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48.66。人口出生率为15.07‰,人口死亡率为5.87‰,自然增长率为9.2‰。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儋州统计年鉴2015》公布的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划到第三产业。
4.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5.上述各专业数据不含洋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