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各地区、各部门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加快培育新动能,全州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综合
公安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末全州户籍人口29.58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8.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9.46%,比上年末提高1.4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20.87万人、占70.54%。少数民族人口19.94万人,占67.42%。
省统计局核定反馈的常住人口显示:2016年末全州常住人口28.12万人。按城乡分,城镇常住人口10.2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36.42%;乡村常住人口17.88万人,占63.58%
2016年海北州人口数及构成
指标名称
人口数(万人)
比重(%)
一、户籍人口
29.58
#城镇
8.71
29.46
乡村
20.87
70.54
#男性
15.01
50.75
女性
14.57
49.25
#0-17岁
6.83
23.08
18-34岁
8.17
27.62
35-59岁
11.35
38.36
60岁及以上
3.23
10.94
#少数民族人口
19.94
67.42
二、常住人口
28.12
#城镇
10.24
36.42
乡村
17.88
63.58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0.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4.42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8.46亿元,增长7%。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953元,比上年增长5.1%。
三次产业占比由上年17.8:45.5:36.7调整为17.7:44.1:38.2,三产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9亿元,同口径增长7.1%;完成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3亿元,同比增长5%。
2016年,省定监测点海晏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上涨1.6%。被调查的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呈现“六涨、两降”的格局。其中:衣着、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及娱乐和医疗保健六类价格分别上涨5.4%、3.2%、2.3%、1.5%、1.2%和0.7%;交通通信和居住两类价格分别下降2.7%和0.2%。
2016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3122人;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就业5.27万人,其中:州外流动就业3.19万人。
二、种植业和畜牧业
2016年,在经历门源地震和“8.17”雹灾诸多困难情况下,农牧业以调整种植结构、以牧补农、农牧民灾后住房重建和农作物灾后保险赔付多项措施并举,农牧区生产生活基本稳定,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增长4.7%。一是种植业呈现“稳粮、扩油、增蔬菜”态势。201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8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3.75万亩、油料作物41.92万亩、饲草料13.6万亩、蔬菜农作物面积1.58万亩,粮油草特种植结构由上年29.8:51:17.3:1.9调整为29.4:51.8:16.8:2。二是畜牧业再获丰收。2016年,全州繁活各类仔畜190.61万头只、增加4.75万头只,成畜死亡4.35万头只、减少0.02万头只,总增各类牲畜186.26万头只、增加4.77万头只。三是主要农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州粮食产量6.21万吨、下降27.8%,油料产量4.46万吨、下降1.1%,蔬菜产量1.01万吨、增长0.3%,肉类产量5.56万吨、增长1.6%,奶类产量4.63万吨、增长2.2%。
2016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作物
62062
-27.8
#青稞
28530
-22.5
马铃薯
27730
-34.2
油料作物
44552
-1.1
肉类总产量
55624
1.6
#猪肉
443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