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6
4732
3918
11918
864
特殊教育学校
1
15
20
83
29
职业技术学校
2
932
993
2938
232
合计:
137
22169
21332
75276
4975
九、文化、卫生
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44万册;全年艺术团体表演场次300次。已建成“农家书屋”16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村文化室138个。全年图书馆共借阅图书近56万余册,接待读者80万余人次。
全市共有中短波发射台1座,调频发射台4座,电视转播发射台8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7.5万户,已转换数字电视用户7.5万户,数字电视转换率达到100%。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3%和94.61%。全年城乡共组织放映公益电影1800场。
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8个,其中:医院13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个,乡镇卫生院1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226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4.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88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79人;注册护士1224人,每千人执业护士2.5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7.59‰和8.8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平均达到98%;婚前医学检查率59.95%。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年常住人口46.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73万人,乡村人口16.1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58%;永昌县人口23.75万人,金川区人口23.1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86元,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18157元,恩格尔系数为3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863元,增长12.4%。其中:永昌县8486元,增长11.5%;金川区10058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426元,恩格尔系数为36.3%。
十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950人,全年共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171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5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9%。全年创劳务收入11.3亿元,劳务输转人数9.02万人。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59895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7300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359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3893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人数3329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15868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93%和97.0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并轨运行。2013年末,全市城市低保对象18779人,发放低保资金7185.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2917人,发放低保金1786.5万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266元提高到306元(比省上标准高6元),月人均补差由246元提高到271元(比省上标准高12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年1907元(与省上标准相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由89元提高到101元(与省上标准相同)。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3年水利年度,东、西两大河流来水量43567.72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8841.22万立方米。其中:东大河来水量26183.26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5172.6万立方米;西大河来水量17384.46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3668.63万立方米。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三大水库蓄水总量12672.9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减少1.73%。全年引硫济金工程引水3975.35万立方米。
全年全市完成环境治理项目6项,投入资金1.65亿元。工业废气排放量797.145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33.995亿立方米,减少4.09%;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0.3732万吨,较上年减少0.5068万吨,减少4.6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44.83万吨,较上年增加8.04万吨,增长0.6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21.1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32万吨,同比下降4.35%;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20天。全市单位GDP能耗预计1.525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61%。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地率31.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1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64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8.95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242起,同比事故起数减少40起,死亡41人,同比减少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46万元。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12起,死亡13人;火灾事故56起;道路交通事故173起,死亡28人;农机事故1起。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6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4.6人,煤炭百万吨死亡人数0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人数5.6人。
注:1、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生产总值及第一产业增加值相关数据为国家初步核实数据;
3、2012年和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为国家最新修订数;
4、2013年环境统计数据为环保局初步统计数据,最终统计数据以2013年环境统计公报为准;
5、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口径由原来的市区城镇变更为全市城镇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