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城市建设再上台阶。深入实施“道路通达”工程,整改断头路、斑马线不通等问题379处,新增公共停车位3800个,建成7个生态立体停车场和便民方舟区域智慧停车系统;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20辆,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超过省平均水平。环古黄河绿道工程全线贯通,建成28片小型体育设施,“十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完成中心城区70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惠及群众5.8万户、20余万人。整治提升80个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2.9万户、货币化安置率达91%,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农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18公里,升级改造农村公路480公里。
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7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2.2%,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PM2.5浓度减降率达到国家“大气十条”考核目标和2017年环保约束性指标考核要求。国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在全省率先通过河长制验收,省考以上断面达标率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世纪河等20余条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环保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建污水收集管网375.5公里,新铺设尾水压力管道50公里,中心城区雨污分流面积达170平方公里。启动205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61座。引导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置,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6%。启动100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新建成片林5万余亩;完成杨树更新改造23.96万亩,新增受保护自然湿地9.7万亩。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全市能耗总量823.4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5%,能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向好发展。全市单位GDP能耗0.3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0.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6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4.2%;单位GDP电耗0.07万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5.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50.36万户,户籍总人口591.0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为491.46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0.7%,增速分别比2016年、2015年提高0.2个和0.5个百分点,是近三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分年龄结构看,少儿(0-14岁)99.17万人,占比20.2%,比上年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劳动力人口(15-64岁)338.48万人,占比68.9%,比上年占比回落0.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53.81万人,占比11.0%,比上年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14.2‰,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7.1‰。全市城镇化率58.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6元,比上年增长9.5%。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1014元,增长8.4%;经营净收入5655元,增长10.1%;财产净收入862元,增长15.4%;转移净收入3225元,增长10.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8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8元,增长9.6%。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81元,比上年增长7.8%,恩格尔系数为34.4%。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面落实社保惠民政策,积极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开展社会保险“幸福行动”,全市职工“五险”基金总收入43.5亿元,“五险”扩面新增31.2万人次,增长10.6%,增幅全省领先。城镇居民医保补偿率达70%。持续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0.8万户、24.5万人,发放低保金8.66亿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70元提高至390元,城市低保标准继续保持每人每月490元。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等载体建设,全市居家养老床位1.1万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352个,建成城市社区小型托老所39个,农村老年人“关爱之家”102个,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7.0%。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