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8-04-12 濮阳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6个,区域气象观测站97个,全年晴雨预报准确率92.3%,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2.4%和83.7%。地震观测台项24个,地震观测台网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93个。其中:国有20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处(不含县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入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6.7%,电视人口覆盖率97.3%。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051家。其中,医院、卫生院138家,妇幼保健院(所、站)6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家,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家。卫生机构病床床位2.10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9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含村卫生室)2.0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9万人,注册护士0.85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0.04万人。乡镇卫生院77家,床位5617张,卫生技术人员0.37万人。
 
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全国冠军16个、全省冠军36个,共获得金牌52块。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7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910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2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38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23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33元,增长12.0%。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9.0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9.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9.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6.1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6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5.1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441.14万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0380.66万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11.89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174.54万元,救助16.6万人次。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7.42%,初步核算可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全市8条主要河流23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占14.3%,比上年减少1.5个百分点;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占28.6%,比上年增加12.8个百分点;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占28.6%,比上年减少18.0个百分点;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占28.6%,比上年减少29.3个百分点。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09天,较上年增加28天;PM10年均浓度10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PM2.5年均浓度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2%。
 
全年平均气温为14.8℃。
 
全年共营造林2.61千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30千公顷。森林公园3个。森林覆盖率29%。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划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本公报中涉农数据为常规年报数据,尚未根据我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调整。
 
5.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质检、对外经济、运输邮电旅游、金融证券保险、环境保护等数据来源于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