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益阳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复苏减缓、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克服洪涝灾害影响,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5.4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6.1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47.11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732.18亿元,增长11.6%。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34.1%和5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37745元,折合5590美元,增长8.6%。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2:39.8:42调整为17.2:38.8:44.0,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7%,推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8%。农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05亿元,利润总额43亿元。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45家,市级龙头企业298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81个,新增963个。城市创建全面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7年城镇化率为50.12%,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八大类消费呈现“七升一降”,其中;衣着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3.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8%,医疗保健类上涨12.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而食品烟酒类下降1.4%。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市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重点,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坚决淘汰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从源头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5%。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2起,比上年减少80起;其中死亡人数24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死亡人数0.014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51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78人,煤矿百万吨事故死亡人数0人。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上划省级收入9.01亿元,增长9.8%;上划中央收入38.15亿元,增长23.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6.11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0亿元,增长14.8%,税收所占比重为77.1%,上升3.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0%。
二、农业
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75.3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稳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32.8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9%;总产量251.84万吨,增长2.5%。粮食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承租30亩以上种粮大户1.9万户,增加0.25万户,流转耕地221.46万亩,增加42.23万亩,成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力量。
经济作物结构变化。棉花种植面积13.56千公顷,产量2.2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5%和2.5%;油料面积142.39千公顷,产量25.18万吨,分别增长0.7%和3.5%;蔬菜124.61千公顷,增长2.5%,产量431.08万吨,增长6.5%;药材6.95千公顷,增长17.2%,产量5.39万吨,增长22%。茶园面积31.37千公顷,增长7.1%,茶叶产量8.32万吨,增长6.8%。
养殖业健康发展。全市国家级、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7个,新增5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49个,新增5个,有利于生产健康发展。全年出栏生猪493.71万头,比上年增长3.1%;出栏牛21.35万头,下降0.6%,水产品产量42.51万吨,增长3%。
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51.84
2.5
茶叶
万吨
8.32
6.8
蔬菜
万吨
431.08
6.5
生猪
万头
493.71
3.1
油菜籽
万吨
23.52
3.5
牛
万头
21.35
-0.6
棉花
万吨
2.29
-2.5
家禽
万羽
3242.05
3.3
苎麻
万吨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