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8-04-19 四川省统计局
 
年末广播电视台166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7.4%,电视综合覆盖率98.5%,有线电视用户1029万户。
 
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2种,出版量14亿份;出版期刊352种,出版量5261.7万册;出版图书13621种,出版量30836万册;出版音像制品116种,电子出版物220种。
 
年末纳入统计的档案馆243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20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625.1万卷,179.7万件。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80492个,其中医院2218个(民营医院151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749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6.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3.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6.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3万人,注册护士22.9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万人,注册护士1万人;乡镇卫生院446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万人,注册护士2.9万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48552.1万人次,其中医院18648.3万人次(民营医院3324.1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8040.6万人次;出院1818.1万人,其中医院1243.4万人(民营医院312.0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6.2万人;县域内住院率86.7%。
 
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城市(县城)11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和3个百分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率90.4%。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18.63/10万、5.58‰、7.62‰。
 
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7.2亿元,共筹集公益金13.3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8所、省级21所,市(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28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5个。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0866条,当年新建3064条。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50个。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省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资金支持工业节能节水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合计33个,其中节能项目11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6个、循环经济发展项目4个、节能环保技术产品产业化项目2个、清洁生产示范项目3个、其他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7个。
 
全年安排环保专项资金12.6亿元。完成4台240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清理整治“散污乱”企业3万多家,淘汰燃煤锅炉2200余台,出台挥发性有机物(VOCs)地方排放标准,列出首批100家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企业实施综合整治,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0余万辆。确定1764家2017年四川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完成40个省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入库工作。完成1979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全省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0个环境问题的整改。
 
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7个,面积8.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1%。年末有国家级生态县(市、区)1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51个;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2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3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118起、死亡188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6.6%和19.7%。自2001年以来安全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呈持续下降态势,全省已连续45个月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51人,下降30.5%;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411人,下降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0.670人,下降33.0%;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715人,下降6.5%。
 
十二、人口
 
据201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93万人,人口出生率11.26‰;死亡人口58万人,人口死亡率7.03‰;人口自然增长率4.23‰。年末常住人口83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17万人,乡村人口40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79%,比上年末提高1.58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0元,比上年增长9.4%。
 
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7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17299元,增长6.7%;经营净收入3586元,增长7.8%;财产净收入2627元,增长11.1%;转移净收入7215元,增长12.3%。人均消费性支出21991元,增长6.4%。其中,居住支出增长4.0%,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7.1%,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8.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3%。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比上年增加1024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4016元,增长7.5%;经营净收入4821元,增长6.5%;财产净收入323元,增长20.1%;转移净收入3067元,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97元,增长11.8%。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2.4%,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12.9%,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7.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2.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35.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74.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7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不含失地农民)76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7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76.3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118.9万人,农村低保人数367.9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44元和30元。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共计51.5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人数17.4万人,集中供养率33.8%。年末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2608个,其中城镇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2029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89.2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4亿元。
 
十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