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8-04-18 云浮市统计局
 
表7.201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绝对数(亿元)
 
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120.86
 
680.04
 
651.33
 
38.88
 
192.14
 
915.88
 
9.2
 
其中:住户存款
 
(2)中长期贷款
 
738.30
 
8.5
 
各项贷款余额
 
731.45
 
12.3
 
其中:短期贷款
 
194.76
 
19.6
 
中长期贷款
 
536.51
 
9.9
 
全年各类保险业总保费收入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8.00亿元,占总保费66.2%,增长35.4%;财产险保费收入9.20亿元,占总保费33.8%,增长19.0%。全年共赔付5.26亿元,共给付1.92亿元。其中,寿险保险赔付1.34亿元,给付1.92亿元;财产险赔付3.92亿元,赔付率42.6%,其中车险赔付2.78亿元,赔付率37.7%。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250.5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1.20%,出生率15.71‰,死亡率5.80‰,自然增长率为9.91‰。
 
年末户籍总人口299.7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57.63万人,女性人口为142.15万人。按城镇和乡村分,城镇人口为107.40万人,占全市人口数35.8%;乡村人口为192.38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64.2%。当年出生人口5.11万人,死亡人口3.06万人。全市政策生育率为96.31%。
 
全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75元,比上年增长8.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446元,比上年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24元,比上年增长8.5%。
 
全市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48.7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7%。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不含离退休)35.64万人,增长2.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7.42万人,增长0.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74.50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4.4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0.09万人,分别下降0.4%、增长7.2%和下降1.0%。参加失业保险18.33万人,增长3.0%。参加工伤保险19.44万人,增长4.3%。参加生育保险20.08万人,增长12.7%。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待遇支出14.73亿元。
 
年末全市福利类收养性单位拥有床位10834张,收养1113人。全市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052个。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606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2971.21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311万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678人,比上年增长0.8%,在校生2.16万人,毕业生7852人。普通高中招生1.53万人,在校生4.56万人,毕业生1.68万人。初中招生3.11万人,在校生8.77万人,毕业生2.72万人。小学招生4.40万人,在校生23.25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7万人,其中初中7263人,高中3456人。小学专任教师1.3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幼儿11.40万人。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99.33%。
 
2017年,全市共向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申报省级以上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3项,申请经费9580万元;获批立项29项,资金3108万元。我市共有4个科技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9家,广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全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全年专利申请1884件,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60件;全年授予专利权891件,增长10.4%,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27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县级及以上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15.40万册。全市有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35.15万户。
 
2017年,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02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共7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995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96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397人,注册护士5423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30人。
 
全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省级冠军4个,省级亚军6个,省级季军17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级别天数达到335天,占全年的91.8%。城区降尘量年均值为2.69吨,优于广东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西江云浮段水质保持在Ⅱ类,是省内水质最好江段之一。西江、南江河等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功能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5%。推进节能节水工作,初步核算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8%。开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水泥、化工、石材加工、建筑工地、城区道路等扬尘专项整治,推进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淘汰黄标车4297辆,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河长制,已设置市、县、镇三级河长389人,村级河长654人,已基本完成列入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1宗。完成11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和224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63个镇(街)均完成垃圾转运站建设任务,8788条自然村全部建成垃圾收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