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泸州市统计局
2017年,泸州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围绕“三个走在前列、三个显著提升【2】”,着力“三抓三主动【3】”,扎实推进“六个突破【4】”,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泸州。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民生保障持续增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一、综合
行政区域。全市下设三区四县,12个乡、110个镇、22个街道办事处。在12个乡中,少数民族乡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2017年3月,省政府批准合江县密溪乡撤乡设镇。2017年4月,省政府批准龙马潭区石洞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叙永县大石乡撤乡设镇、黄坭乡撤乡设镇、石坝彝族乡更名为石厢子彝族乡。2017年6月,纳溪区区政府同意新建皂角树社区居委会。2017年8月,江阳区区政府同意撤销建国村村委会。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2.34平方公里【5】。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全市有28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42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行政区人口。年末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155.28万户,户籍总人口509.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9.10万人,乡村人口300.48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1.7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1.3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20.39万人。城镇化率48.95%,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表12017年泸州市户籍人口及构成
单位:人、%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市户籍总人口
5095829
100.0
其中:男性
2631941
51.6
女性
2463888
48.4
其中:0-17岁
1098438
21.6
18-34岁
1065306
20.9
35-59岁
1931709
37.9
60岁及以上
1000376
19.6
经济实体。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以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为导向,推进登记便利化,开展“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试点,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掀起新一轮创业创新热潮。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864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46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2636户。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各类企业42922户。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7372户(其中企业法人4223户);内资私营企业35413户(含分支机构5336户);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37户(含分支机构92户)。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个体工商户197214户,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12702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152户,其中分支机构59户。
经济总量。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96.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1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50.56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562.46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9.7%和3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020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2.0:53.5:34.5调整为11.5:53.3:35.2【6】。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9.76亿元,增长1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76亿元,增长4.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5.02亿元,增长8.2%;金融业增加值66.86亿元,增长12.9%,房地产业增加值60.15亿元,增长11.3%。
民营经济。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950.18亿元,比上年增长9.3%,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9.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91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570.0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330.25亿元,增长9.4%。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933.95亿元,增长9.3%。港澳台及外商经济增加值16.22亿元,增长10.1%。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6%,衣着类价格上涨5.2%,居住类【7】价格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3.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上涨8.1%。
表2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单位:%
类别
以2016年价格为100
类别
以2016年价格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8
蛋类
99.2
非食品价格指数
103.0
烟酒
103.2
服务价格指数
104.9
二、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