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4月20日)
哈尔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
201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55.0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8.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20.7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45.5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3:31.1:57.6调整为10.8:28.7:60.5。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301元,增长7.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41.7亿元,增长8.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2%。九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2.3亿元,增长4.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2%。
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95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3.8万人,城镇化率48.6%。在全市户籍人口中,市辖区人口550.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0.7%。全市出生人口7.4万人,出生率7.70‰,死亡人口15.7万人,死亡率16.43‰。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9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5%。
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509.5万人,同比增长0.7%,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82.0万人,增长4.7%。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下降3.0%,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7.3万人,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5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下降0.06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7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1亿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95.2亿元,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8.5亿元,增长9.4%。
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上涨4.2%。
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7.4%。
2017年全市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6
其中:1、食品烟酒
99.7
2、衣着
101.5
3、居住
101.5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8
5、交通和通信
98.7
6、教育文化和娱乐
104.5
7、医疗保健
109.6
8、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8
2.jpg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84.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668.5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33.1亿元,下降7.3%;牧业产值507.8亿元,增长1.2%;渔业产值28.9亿元,增长12.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6.1亿元,增长14.9%。
蔬菜产量200.1万吨,油料产量1.1万吨,烟叶产量0.7万吨。大牲畜存栏162.5万头,生猪存栏384.5万头,家禽存栏5633.0万只。肉类产量96.4万吨,奶类产量134.4万吨,禽蛋产量38.6万吨。水产品产量13.4万吨。
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020万亩。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042个,绿色食品标识556个,有机食品标识19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9个。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67.9万千瓦,增长2.8%;化肥投入(折纯)44.8万吨,下降1.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92.4万亩,增长1.5%,节水灌溉面积205.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增长5.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4]下降13.8%,制造业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3%。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指标
增速(%)
规模以上工业
5.0
1、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
2.7
集体及集体控股经济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