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41亿元,增长11.2%。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3.01亿元,增长1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40亿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06.41亿元,增长11.0%;餐饮收入46.0亿元,增长12.3%。
全年旅游总收入279.31亿元,增长15.1%。接待旅游总人数2317.69万人次,增长12.4%。全市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0个,星级饭店、宾馆17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63.19亿元,增长16.7%,其中:国内省外到位资金362.23亿元,增长3.7%;省内到位资金300.96亿元,增长37.4%。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6.24亿元,增长89.3%。其中,出口总额11.21亿元,增长22.8%;进口总额15.04元,增长217.2%。
七、交通、通讯和邮电
全市等级公路3592.86公里,高速公路19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06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8313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9628万吨,货物周转量574457万吨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5.95万辆,其中,汽车16.76万辆,私人汽车14.89万辆;摩托车9.09万辆;营运车辆1.71万辆,出租汽车1597辆。
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81.6公里,与上年持平;境内火车站个数17个;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164.64万人次,铁路货运量1913.58万吨。水路旅客周转量1168.32万人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1203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3.47亿元,其中,电信业务主营收入9.76亿元,邮政业务主营收入3.71亿元。年末拥有邮电局(所)68处;全年报刊发行量2372.13万份;函件81.26万份;快递业务量1325.28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9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39万户,其中,3G以上移动电话用户数43.5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38.82万户。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59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84亿元,增长12.1%。
全年国税组织收入57.38亿元,增长47.6%,其中,税收收入57.66亿元,增长46.9%;增值税48.64亿元,增长53.0%;消费税1.32亿元,增长6.1%。地税组织收入32.66亿元,下降13%,其中,税收收入28.90亿元,下降15.8%;营业税收入0.45亿元,下降92.6%。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81.36亿元,比年初增加42.78亿元,增长4.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75.92亿元,比年初增加52.93亿元,增长10.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5.54亿元,比年初增加56.91亿元,增长7.7%。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1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5.91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26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7.64亿元。保险赔款支出10.6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3.84亿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6.7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普通中等学校57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小学61所,幼儿园199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6067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75087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63622人;小学在校生68712人;幼儿在园儿童数32101人。专任教师总数13989人,其中,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5744人,小学专任教师50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03%,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全年各项专利申请数2797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00.9亿元;安排科技项目1782项,其中,安排高新技术项目607个,当年新上高新技术项目342个;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项,其中省部级奖15项;科技新增经济效益26.23亿元。
全市拥有国内专业技术人员79674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32431人,农业技术人员933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博物馆和展览馆3个;文化(艺术)馆50个,其中,文化站44个;剧场影院7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总量98.52万册。乡镇广播电视站43个,351个行政自然村全部开通广播和电视。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89%,与上年持平;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1%,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6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站6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873人,其中:执业医师3966人,注册护师、护士4663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10004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4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
全市拥有体育场(馆)10个,各级体育社会团体49个,全民健身路径489条,社会体育指导站219个。全市各类运动队夺得省级比赛金牌67枚、银牌50枚、铜牌56枚。全年举办了98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活动人数5.11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集中开展“四大专项行动”,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23件信访件全部办结,省环保督察反馈的237个问题已整改210个,省挂牌督办的89户选矿企业全部关停取缔。全面实行河长制。入选四川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示范试点。强力推进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空气质量全面达标、优良率98.4%,城市污水处理率93.3%,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61.79%。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0.26%,降幅居全省第一。
全年发生工矿企业生产事故29起,死亡人数27人,安合事故死亡45人,工伤事故死亡人数45人。
十二、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109.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5万人,非农业人口57.09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1721人,当年死亡人口59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年末常住人口123.61万人,城镇化率为65.99%,比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全年办理结婚登记8494对,离婚登记4247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