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统计局
(2018年3月26日)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0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02.7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623.5亿元,增长6.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641元,增长3.5%。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0:35.7:44.3调整为21.6:33.6:4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7%、-1.4%和75.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0.1和2.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1.5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3.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38%,比上年末提高1.0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0.87%,比上年末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5万人,出生率为10.5‰;死亡人口2.8万人,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4.2‰。
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2.7万人,新增就业人数2.9万人,登记失业率4%。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69.4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101.5%,比上年上涨1.5%。分八大类消费类别看,呈现“七升一降”。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衣着上涨1.5%,居住上涨2.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3%,医疗保健上涨9.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5%。
表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
项目名称
2017年(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5
一、食品烟酒
99.7
粮食
103.2
鲜菜
94.4
畜肉
93.3
水产品
110.0
蛋
92.0
鲜果
105.1
二、衣着
101.5
三、居住[3]
102.7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9
五、交通和通信
101.0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3
七、医疗保健
109.6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100.5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7亿元,比上年减少11.1亿元,下降6.3%;有5个旗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其中,红山区超过20亿元,元宝山区、松山区超过10亿元,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超过5亿元。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2.6亿元,比上年增加23.7亿元,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4亿元,增长6.4%;公共安全支出15.9亿元,下降11.2%;教育支出87.2亿元,增长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5亿元,增长0.7%;医疗卫生支出43.5亿元,增长13.9%。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366.7亿元,增长6%,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3%。
二、农业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2%。粮食总产量503.6万吨,比上年增长0.1%。
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3.3万吨,增长34.2%;甜菜产量132.4万吨,增长16.5%;蔬菜产量453万吨,下降6.5%;瓜果类产量27.2万吨,增长6.1%。
牧业年度(六月末)全市牲畜存栏1985.3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46.7万头(只),下降11.1%。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84.8%,比上年降低5.6个百分点;牲畜出栏率61.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猪出栏362.6万口,牛出栏139.5万头,羊出栏832.8万只;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957.7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53.5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8.7万吨,下降0.9%。其中,猪肉产量13.6万吨,增长2.9%。牛肉产量11.4万吨,增长11.3%。羊肉产量10.2万吨,下降0.6%;禽肉产量10.7万吨,下降16.3%;奶类产量34.8万吨,下降14.1%;禽蛋类产量30.3万吨,下降14.2%。
表2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7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503.6
0.1
油料
万吨
23.3
34.2
甜菜
万吨
132.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