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关键之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决定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打造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标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扎实推进三亚总部经济,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亲民、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为三亚当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标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95.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2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25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408.99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19.8:68.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82.6%。各行业增加值详见表1。
表1: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
指标名称
绝对数(亿元)
比2016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595.51
7.2
农林牧渔业
68.27
4.5
#农林牧渔服务业
3.33
10.2
工业
24.18
3.3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08
0.1
建筑业
95.14
3.5
批发和零售业
42.98
1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46
5.6
住宿和餐饮业
55.96
2.0
金融业
63.91
-3.9
房地产业
119.08
8.2
其他服务业
99.19
23.8
第一产业
68.27
4.5
第二产业
118.25
3.5
第三产业
408.99
8.8
财政收支。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76.15亿元,增长15.9%;非税收收入24.27亿元,增长5.8%。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2.34亿元,下降5.3%;企业所得税15.60亿元,增长56.7%;土地增值税13.70亿元,增长50.6%;契税3.81亿元,增长3.2%;房产税6.90亿元,增长27.8%;城镇土地使用税4.26亿元,增长1.1%;城市维护建设税3.76亿元,下降7.6%;个人所得税3.60亿元,增长14.4%。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2%;衣着类上涨3.9%;居住类上涨3.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0%;医疗保健类上涨3.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3%。各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详见图1。
人口。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14647人,比上年末增加22441人。其中,男性311919人,女性302728人。按民族分,汉族358091人,占总人口的58.2%;黎族236497人,占总人口的38.5%;回族10176人,占总人口的1.6%;苗族4145人,占总人口的0.7%;壮族2205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民族3533人,占总人口的0.6%。
二、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加快布局总部经济,围绕凤凰海岸、东岸、月川、海罗四个片区,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征集三亚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启动区城市设计暨概念性建筑方案,出台《三亚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加大对总部企业招商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城建设,依托深海南繁科技城单元,统筹推进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大学城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先后对接并开展商务洽谈企业88家,办理工商注册46家,总部企业落地14家。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动态维护修改完善工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多规合一”调整技术方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和各类保护区边界的优化校核。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审批方式,审批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只进一扇门”“不见面审批”,出台《三亚市优化审批服务20条》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不断提高旅游业开放程度,积极宣传59国免签政策,加密国际航和地区航线,新开通至伦敦、印度尼西亚泗水等13条境外航线,“4小时、8小时、12小时”航程国际市场圈渐趋成型。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战,实现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完成26户109人的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村16个已全部摘帽出列,贫困发生率0.09%。